果樹優質綜合農藝節水技術體系研究
2008年度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進步獎??果樹優質綜合農藝節水技術體系研究
科技項目計劃部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農委、北京市財政局
第一完成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
第一完成人:魏欽平
項目起止時間:2003年6月至2007年4月
項目內容簡介:
1.項目基本情況
本項目是在北京市科委課題(H030730050130)和北京市農委課題(20030112)的支持下,歷經4年,將三大應用基礎研究(土壤局部改良集貯肥水、起壟覆蓋保墑排澇和小溝適時交替灌溉技術)與田間示范驗證和推廣應用相結合,緊密結合生產中實際問題,不斷改進與完善,形成了果樹優質綜合農藝節水技術體系。
2.主要技術內容
根據我國北方春季干旱少雨、水資源不足,夏季雨水集中、水分過多,易產生澇害、肥料流失嚴重,樹體枝葉旺長、病蟲害泛濫,嚴重影響果實品質、風味和色澤及果樹需水與自然降水極不協調的矛盾的特點;果園工程節水一次投入大、使用周期短、管道易堵塞、水分供應不均勻和耕作過程中容易損壞等現實問題,在吸收美國園藝作物根缽育苗技術、韓國果園有機栽培土壤改良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研究積累及對北方現有水資源和土壤肥力狀況的調查,通過果樹盆栽分根交替和定位灌溉方法及不同灌水量等對果樹生長發育、草炭和有機肥對砂土和壤土的不同改土模式和改良體積空間的保水保肥效應的基礎理論研究,富士蘋果分根交替灌溉和不同土壤梨園灌溉溝深度、寬度和灌水量對產量、品質影響的應用研究等,創立了土壤局部改良肥水耦合集貯水分、起壟覆蓋保墑排澇和小溝交替灌溉等綜合農藝節水技術體系,達到既節水、保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又能控制樹體旺長,減少裂果、提高果實品質、降低果園投入的效果。
與傳統灌溉方法相比,灌水量減少70%以上,每畝每年節水180 m3以上,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8~1.6度,提高了果實固酸比,增加了風味,裂果率降低30%,肥料利用率提高35%,優質果率達88%。示范園平均每畝增收節支860元,推廣應用每畝增收節支680元。
3.創新點
(1)果樹部分根系灌水就能滿足果樹優質豐產的需求,在灌溉方式上具有創新性。
(2)果樹根系空間局部改良7.5%比例為果樹最佳經濟施肥方案,在施肥方法上具有創新性。
(3)成齡果園灌水溝寬度為40cm、深度20~30 cm溝灌方法,在指導果園灌水量方面具有創新性。
(4)創建了土壤局部改良肥水耦合、起壟覆蓋保墑排澇和小溝適時交替灌溉等綜合農藝節水技術體系。
4.取得的成效
2003年至2006年,通過田間試驗、示范點建設、舉辦學習班、召開現場會、中央電視臺第7套節目的宣傳報導和制作發放《果樹優質綜合農藝節水新技術》光盤等方式,在北京郊區和其它省市舉辦現場指導和人員培訓86場次,累計培訓果農12470人次。分別在北京市的平谷、大興、順義、通州、延慶、海淀和門頭溝等區縣建立果樹試驗示范點20多個,其中桃6個、梨8個、蘋果2個、大櫻桃3個、葡萄1個,在北京累計示范推廣應用2.6萬畝,在全國其它省市累計推廣應用13.8萬畝,其中山東榮成、威海、聊城等地推廣6.0萬畝,陜西旬邑、白水等地推廣應用5.6萬畝,在河北青龍推廣應用1.6萬畝,四川推廣應用0.6萬畝。共節約水量2952萬m3,累計獲經濟效益1.12億元。
由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2007年在北京市財政局和園林綠化局的支持下,投資300萬元,在北京地區果樹上推廣5.0萬畝,預計可節約水量900萬m3,新增效益3400萬元。
5.專家評價
2007年4月,北京市農委組織專家對果樹優質綜合農藝節水技術體系研究項目進行了驗收,認為“該項目思路清晰,技術路線明確,資料齊全,特色明顯,節水效果顯著,全面完成項目合同指標”。
(信息來源: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