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中作品:洛陽龍門石窟區規劃



三、規劃目標與基本原則
1、目標
在保護歷史文物及其所處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將龍門石窟保護建設成為文物保存完好、自然環境協調、可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區、石窟藝術研究展示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風景游覽勝地。
通過本次規劃,為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名錄全面創造條件。
2、基本規劃原則
①突出龍門石窟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價值。堅持文物保護為主,其它各項建設為輔的原則,協調區內文物、交通、風景、旅游和居民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
②與《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龍門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相協調。
③以保護規劃為重點,加強保護措施,在擴大重點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同時,劃定絕對保護區和地下安全保護區。
④調整保護區內用地的使用性質,清除重點保護區內過境交通和居民點;嚴格控制建設控制地帶內居民點和企事業單位的用地規模、人口規模以及用地發展方向;提高保護區內森林覆蓋率,退耕還林,建設伊河防護綠帶,防止人工化、城市化。
⑤文物保護區內各項建設,在服從文物保護的同時,應符合《文物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⑥努力創造歷史文化遺產環境,限期清除文物保護區內違章建筑物和構筑物;限期遷出與文物保護區性質相矛盾的企事業單位。
⑦近、遠期規劃相結合,抓住機遇,分階段把握住重點,通過特殊政策和統籌規劃,妥善解決遷出保護區的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的出路問題。
四、保護規劃
根據現場調查研究和石窟保護的需要,調整了重點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的保護范圍,龍門石窟區規劃保護范圍:15.26km2,比原來擴大2.8km2。
1、增加絕對保護區以加大保護力度,從根本上保持伊闕景觀的整體空間風貌。
2、根據新的狀況分別對重點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界線進行了調整。
3、為了保護石窟地下安全,防止煤礦等地下開采對石窟巖體穩定性的破壞,為了防止過度開采地下水引起的紊亂,恢復"泉水四溢"的自然景象,劃定地下安全保護區,面積10.79km2。
4、分別確定絕對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和地下安全保護區的保護內容、保護原則和保護措施。
提出了對龍門石窟周圍(洛陽各縣、市)十個"衛星石窟"的保護規劃建議。
五、保護區內用地規劃與環境整治
1、居民點用地調整規劃
規劃要求龍門鎮用地向北發展,減少了污染企業,鼓勵發展三產、控制石窟附近村莊的人口、用地和建筑規模、搬遷有礙石窟保護的企事業單位,徹底拆除"龍宮"、"購物中心"等旅游娛樂設施,增加綠地建設。
2、過境公路規劃
(1)根據《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興建大里王經諸葛鎮并連接伊川縣的城市過境快速公路,洛龍路改為旅游專用道路,拆除龍門公路大橋。
(2)規劃要求封閉東山前洛臨路,近期部分過境車輛通過西山后洛伊公路過境。
(3)郜莊等鎮與龍門、關林等鎮之間的公路聯系,依靠原鐵路橋改為公路橋等措施解決。
3、焦枝鐵路改線規劃
加強對鐵路產生的振動進行科學研究和監測。現階段采取減震措施,使其對石窟破壞降至最低點。遠期規劃建議焦枝鐵路在通過洛陽后改線向南運行,徹底將鐵路線移出龍門石窟保護區,從根本上解決鐵路震動對石窟的破壞。
4、伊河兩岸景觀林帶規劃
規劃建設伊河沿河景觀林帶,寬度在20-150米之間,總面積達到90.63公頃。規劃要求將保護區內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以上,恢復龍門古闕的歷史風貌環境。
編輯:royal
相關閱讀
國務院正式發布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的批復
河北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詳細】
國務院正式批復“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
日前,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務院正式批復《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詳細】
《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正式印發
今年年初,《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正式印發,明確至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這不僅是青海在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上的鏗鏘邁步,更是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新任務和新使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