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大樹進城當適可而止
目前不少城市都移栽大樹來搞城市綠化。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說,城市里種植再多的樹都不為多,每一個城市都應當為建設森林城市的目標而努力。但是,對于移栽大樹進城的方式我不贊成。
大樹來自何處?如果是苗圃里培育的尚且可以,可是現在卻大部分來自農村、山里。這樣的綠化實際是一種破壞性的掠奪式綠化。城市因此而瞬間大樹參天,可這種成就卻是以犧牲農村、山區的生態為代價的,而且這種移栽大樹造價不菲,成活率也難保證。
古訓有言在先:“人挪活,樹挪死?!币圃源髽?、古樹,要嚴格對應原方位朝向,盡量復原土質環境,這就好像找對樹木的經絡和血型。可是看看我們的大樹進城運動,為了運輸方便,對大樹的根系只保留有限的一點點,更不做任何標記。前些年一些城市移栽名貴花木進城,因為不講科學方法,成活率極低。樹木的生命既頑強,也脆弱,當它們把自己的根深深埋進土地時,可以經受大自然的風雨而使其生命延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可一旦讓它們離開故土,很可能未及壽終就遭夭折。在城市綠化方面,一定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注重科學方法。
我們不是沒有綠樹成蔭的典范,北京、南京、西安等城市不少街道兩旁的行道樹是這些城市的驕傲,也為外來者稱道和羨慕。但這些行道樹不是移栽而來,而是從小樹苗成長起來的。古人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可現在移栽大樹的做法成了“前人栽樹,今人乘涼”。
因此,對目前這種移栽大樹的做法應當及時制止,對綠化補貼的財政政策應當及時調整。我們寧可要小樹苗,哪怕晚幾年獲得森林城市的稱號,也不要用移栽來的大樹搞速成。
新近看到西安某遺址公園采購萬棵胸徑20-30厘米以上大樹的公告,筆者內心很不是滋味。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為什么指望靠移栽大樹來一天完成遺址公園的綠化呢?難道歷史文化積淀只能靠移栽的大樹來體現?如果靠移栽大樹來提高“品位”的話,干脆把黃帝陵的古柏蒼松移栽進來好了。
作者:鄭世驊(西安國土資源局政策法規處處長)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