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城市在適度規劃下自然生長
計劃重建的四川省北川新縣城選址安昌鎮東南,由安昌鎮和新縣城兩部分組成,計劃建成中國小城市發展的典范。
中國城市以“千城一面”出名,典范擺在那里,大家依樣畫葫蘆,基本上出不了大錯。即使錯了,也沒人追究。要做中國小城市的典范,相對就容易起來。
街要多寬,輸電線路是架高還是入地,配多少商業設施、幾所學校,據說原建設部早就出臺了規范,根據人口規模,不同城市享受不同待遇。按政策建出來的城市,想像力匱乏,倒保障了城市建設中規中矩,城市差異、個性就十分稀罕。
樹一個城市發展的典范,這大概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思維。人們都說紐約、巴黎、倫敦是世界名城,但沒人推薦它們做世界城市發展的典范。城市自然需要規劃,但城市擺脫不掉“自然生長”的特性。城市發展取決于不同的地理、經濟、人文條件,不能也不應照著別人的模子來建。
北川山川秀美,特有的人文內涵使其有條件建成個性化小城市。需要總體規劃的,只能是交通、公用設施,一些行政機關辦公樓、公用事業建筑,部分商業設施。而就一座新的小城市而言,北川要有大量“自然生長”的空間,通過這些地方來體現新北川的歷史、地理、經濟與文化特質。
個性乃個體涵養而成,不可仿制,不可規劃設計。城市當然不能盲目地自然生長,它需要總體規劃。但如果規劃過度,街道都是直線,“總體”大致是一個棋盤。這樣的城市,確實可供其它小城市學習模仿,但在缺少個性的中國,學習模仿也純屬多余。
中國城市現在不是缺少典范,而是缺乏個性,需要個性。如果真有一個中國小城市發展的典范,那中國的小城市總體規劃也就宣告終結,以后凡要建設小城市,只須依樣畫葫蘆好了。很多城市規劃業者,怕要從此失業。
中國確實有人習慣于找典范,于是就有人動輒樹立典范。其實,他們在消滅個性,堵塞創造力。砸某幾個人的飯碗事小,消滅個性和創造力,卻是國之不幸。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