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設計方案
景觀濕地也是公園的重要景觀之一。通過在景觀濕地內種植各類濕地植物,一方面營造一個舒適、優美而又生態的自然環境,同時使人們在游覽過程中實地接觸各類濕地植物,了解其生長特性以及生態功能,以達到教育展示作用。功能上可分為 3 大區域:溫室教育示范區、濕地生物展示區及游覽區,其中濕地生物展示區根據濕地植物的自身屬性分為沼澤區、淺水植物區、沉水植物區以及混合種植區。

南區濕地系統總平面圖
原洼里公園區擁有較好的植被、地形和水體基礎。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保留盡可能多的樹木,同時設置相應的各類服務設施。
規劃要求森林公園結合各種生態環境技術,通過人力打造具有和諧生態基礎的自然環境,符合各項具體指標,形成科學的生態體系。因此,生態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林地、草地、濕地、水域等系統進行規劃,恢復其動植物群落,最終實現生物多樣性,提高生態服務價值,改善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
北區嚴格控制內部的房屋建設,使其成為較為完整的幾片種群源地,將人對自然的干擾降到最低。通過在公園的各個區域規劃設計不同的林地、灌木叢、草地以及各種各樣的濕地,使得每個區域都有其特定的自然風貌,對應不同的動植物群落。通過培育具有遺傳學優勢的種群,強調本地物種,由這些物種組成林地、草地、溪流小湖區、濕地以及水域中的主要生境結構。植物的自然生境結構形成后,許多昆蟲和其他動物將會自然地遷入,同時還將由生態學家引進其他物種,以便加快生態功能的形成。例如,設置吸引鳥和蝴蝶的設施,將會推動生境的完善,同時還會帶來顯著的公共利益。隨著不斷變化的物理環境和氣候,上述動植物的生境將會發生改變,表現出更加多姿多彩的生物群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生境之間的邊界也會發生緩慢的變化,從而反映出環境中的自然改變。為此,設置了各種生境類型,以便能夠反映生態環境的這種自然動態性。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設計方制定了科學的工作體系,為實現“城市的綠肺和生態屏障、奧運會的中國山水休閑后花園、市民的健康大森林,休憩的大自然”的規劃目標,建立了強有力的專業設計團隊,架構了全方位的專家隊伍,以科學嚴謹的精神,對多處重要景觀結點及科技亮點進行研討與論證,力求達到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現代景觀建造技術、環境生態科學技術完美結合,讓奧運會為北京留下一份綠色的遺產。
(部分資料來源:世奧公司)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