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負泥蟲是葉甲科害蟲,拉丁名為lilio鄄cerislilii,原產于歐洲和南非。1945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首次發現。1992年,美國諸賽州也發現了百合負泥蟲。據推測,在美國發現的百合負泥蟲是種球運輸時從歐洲帶進美國的。如今,美國東北地區許多地方的百合種植者都發現了這種害蟲。
研究人員發現,無論是切花百合還是盆栽百合,百合負泥蟲都會對植株生長造成極大的傷害。然而,許多百合種植者對百合負泥蟲不甚了解,如百合負泥蟲的生長周期、生活習性、弱點及如何防治等。百合負泥蟲不僅會危害百合的生長,對其他植物也會造成危害,如玉簪、秋葵等,但不會對百合科的萱草造成危害。種植者必須提高警惕,防治其繼續蔓延傳播。
1.生物學特性
百合負泥蟲全身深紅色,且富有光澤,頭、觸角、腿和腹部為黑色。與其他的葉甲科昆蟲相比,百合負泥蟲顯得更為“迷你”,其身長只有0.6厘米至1厘米。若輕輕擠壓其身體,會發出輕微的吱吱叫聲。
百合負泥蟲的雌性成蟲產卵能力較強大,一個健康的雌蟲在產卵高峰期可產450個卵。其幼蟲體形臃腫,行動緩慢,有將排泄物分泌在背上的習慣。幼蟲的頭殼為黑色,身體顏色有多種,有橙色、微黃色、綠色等。
百合負泥蟲幼齡期的早期主要靠攝取百合葉背面為生。它們通常藏匿在葉背,因此很難被種植者發現。隨后,幼蟲會遷徙到葉尖為害,它們也會啃食百合花苞和莖干。幼蟲通常出現在5月至6月,在該階段種植者應對百合進行定期檢查。當百合負泥蟲進入成熟期后,它們鉆入地下,進入化蛹階段。蛹呈鮮艷的橙色,種植者很容易將其從土壤中揀出。蛹期一般持續2周以上的時間,然后成蟲出現并開始進入繁殖期。
成蟲在枯葉層中越冬,它們對嚴寒有著很強的抵御能力。越冬成蟲從4月至6月底相繼出現。雌性成蟲一般將卵產在葉背面,成不規則狀分布。種植者一旦發現百合葉背面有蟲卵,應盡快摘除并銷毀。夏秋季節為百合負泥蟲的活躍期。
2.防治措施
當百合負泥蟲為害較輕時,種植者人工摘除百合負泥蟲幼蟲或成蟲,將有蟲卵的葉片剪除并銷毀。為害較重時,種植者需向百合周圍的土壤噴施吡蟲啉等藥劑進行防治,有效期為12周至16周。此外,也可噴施植物殺蟲劑,如印楝殺蟲劑對防治百合負泥蟲早期幼蟲比較有效。目前在法國和瑞士,種植者開始采用寄生蜂來防治百合負泥蟲。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