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江西大余潤盛園藝公司董事長穆詩潤
在“中國花木之鄉”江西省大余縣這塊花團錦簇的創業熱土上,有這樣一個“詩人”,他用花作筆,歷經十余年,書寫了一首首激情澎湃的“創業詩”,成為紅土地上生態花卉產業的典范。這就是大余縣潤盛園藝有限公司董事長穆詩潤。在大余縣,只要一說到穆詩潤,人們無不豎起大拇指:“老穆,經營花卉有一手!”
詩“潤”花草色愈濃,穆詩潤以花作筆書寫的三首“創業詩”已傳為美談。
丟下金飯碗 書寫創業理想詩
1986年,穆詩潤從南方冶金學院畢業分配到江西德興銅礦。他并不滿足所學知識,經過努力爭取,單位推薦他到江西農業大學從事園林專業本科學習。學業結束后,他回到德興銅礦園林所上班。由于業務知識扎實,吃苦耐勞,很快當上德興銅礦園林所項目經理。
步入20世紀90年代,大余縣花卉產業異軍突起,金邊瑞香等大余特色花卉成變該縣一張搶眼名片。盡管穆詩潤身處德興,但他卻一直默默關注家鄉花卉產業的發展動向。1996年,穆詩潤經過長期的考察決定下海經商。這一決定無疑在當時德興園林所和親朋好友中起了不小的震動。
“放著好好的項目經理不干,是不是腦子有問題?”當時不少德興銅礦的職工疑問不已。要知道當時穆詩潤擔任園林所項目經理每月的工資就有4000多元。手上還管著幾十萬的園林建設項目。這事傳到穆詩潤的家鄉大余縣,家人也不理解:好不容易在德興扎下根,過上輕松的日子,怎么又要回家鄉從頭再來?
正當穆詩潤躊躇滿志進軍花卉產業時,他發現資金缺口大。為此,他在家鄉積極奔走,想尋找一個合伙人。當時大余花農都喜歡單干,他在家鄉沒有找到合伙人。他不得不再次回到德興,向當年的同事和朋友一個個游說,尋求幫助。終于,一位同事被他創業的誠心和激情感動,決定資助他創業。大余縣潤盛園藝有限公司開始有聲有色地經營起來。
鐘情花與草 吟唱生態田園詩
穆詩潤堅信,堅持誠信為本、薄利多銷,一定會打開新局面。在銷售陷入困境時,他得知大余縣國稅局有一塊百余平方米面積的大院需綠化改造。他找到了該單位有關人員,給他們出示了自己設計的彩色庭院綠化效果圖,并承諾如果對方認可了此方案,他將以最低廉的報價、最高的水平造園。如果建造出來的方案與圖紙不符,概不收款。
穆詩潤的真誠感動了對方,經過辛勤勞動,工程終于完成。對方很滿意,到處給予宣傳。雖然這個工程量不大,只有1000元,卻是首戰告捷,并為以后的市場開拓帶來了積極的影響。隨后,穆詩潤又開辟了贛州、南康以及周邊地區的一些園林綠化市場。短短8年,他承接的綠化工程從1000元一個到幾十萬元、幾百萬元一個,使得他經營的園藝公司迅速壯大起來。
“企業經營者若不與時俱進,產品不注重更新換代,企業就難以在波濤洶涌的市場中立住腳跟。”2000年,正當金邊瑞香花卉賣得火爆的旺季,穆詩潤作了一個大膽的抉擇:投資20多萬元發展當時在大余還是一片空白的草花苗木,一下子擴種了26畝草花。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生產的草花品質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
捧出一顆心 大寫助人愛心詩
與其說穆詩潤是一名花商,不如說他是一位以花為媒的“愛心使者”。
在大余縣南安鎮“花卉世界”,新安小學與大余潤盛園藝有限公司是多年的老鄰居。自從潤盛園藝有限公司落戶于此后,穆詩潤每年主動免費為新安小學提供綠化設計。同時,要求公司花卉養護人員對學校的花木進行免費護理。
10年來,此項工作沒有哪一天間斷,就算學校寒暑假空無一人,穆詩潤也要求公司員工堅持護理學校的一草一木。不僅如此,每當大余縣的一些學校開學或者過教師節,穆詩潤總是主動免費為學校各類活動提供花卉裝扮,贏來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2008年,穆詩潤得知一個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希望能夠大量栽種本地樹種,但一時找不到樹苗后,穆詩潤通過業務網絡,從外地花卉公司買來1000株樹苗,為他們解了燃眉之急。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