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古樹進城是從根本上保護環境
多年來走“大樹、古樹進城”之路,追求城市快速綠化目標的現象或許會有所減少??日前,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發出通知,要求規范樹木采挖管理,堅決遏制大樹進城之風。
通知是從環保和節約的角度,解釋這條新規的。大意是,大樹、古樹進城,是一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不僅不增加森林碳匯,還破壞森林資源;移植大樹古樹成本費用很高,不符合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很為這樣的新規定叫好,不單是因為環保和節約,更多是因為這條規定客觀上保護了鄉村的綠色權益。
自城市掀起綠化運動,鄉村大樹、古樹就開始源源不斷地被移居到城市,“鄉下人”變成了“城里人”,映襯著摩天大樓、華麗廣場,成為城市優雅的背景。殊不知,這樣的優雅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城鄉不公??城市用低廉的價格,買走大樹,同時也買走了鄉村的綠色權益。
城市需要綠色,鄉村是否就不需要綠色?誠如有專家所言,每一棵大樹都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它與所生長地的土壤、土中的生物、樹下地被、樹上的鳥獸昆蟲,形成了良好的共生關系。移植一棵大樹,等于破壞一片區域的生態鏈,地被破壞,鳥獸失居,甚至嚴重至水土流失,引發洪水、泥石流自然災害。從某種角度上說,城市的“速綠”導致了鄉村生態環境的“速衰”一點也不為過。
在環保這一問題上,城市好比“面子”,鄉村才是“里子”。“面子”固然要好看,但對生態環境有舉足輕重影響的,還是面積廣大的鄉村。城市綠化的結果并不是簡單地在城市中心劃出幾個街角,種幾株大樹,點綴式地來幾抹綠蔭。僅有“林在城中”是不夠的,所謂“森林環保城市”當是“城在林中”,這個“林”就是城郊、是周遍鄉村。可見,保護鄉村的生態環境,維護鄉村的綠色權益,遠比城市綠色工程來得重要。
當然,有人會說,賣大樹、古樹可以給農民帶來一定的收益,未嘗不是城市發展對鄉村的帶動效應。且不說這帶動效應背后綠色資源浪費、生態環境破壞等無可挽回的代價,單是這殺雞取卵式的點滴收益,又能惠及多少農民?
“禁大樹、古樹進城”看起來斷了一些鄉民的財路,其實是更大范圍、更長遠地保護了鄉村的利益。“禁大樹、古樹進城”了,“綠色城市”運動并非就此戛然而止,城市依然要綠化,所需樹木哪里來?來自樹木苗圃,來自苗木的產業化,作為現代化農業的一種,這一機遇當然屬于鄉村。
自上世紀90年代,“大樹進城”風靡,關于此話題是是非非爭論不斷。如今,相關管理部門終于明令禁止,雖亡羊補牢,卻猶未為晚,但愿此舉能止住城市不斷借“大樹進城”所泛起的“綠色泡沫”,從維護鄉村的綠色權益,從根本上構建和維護我們自己的綠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