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建筑不只是對生態的尊重
日前,由瑞士豪瑞可持續建筑基金會舉辦的2009年豪瑞可持續建筑全球大獎賽揭曉,由清華大學、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和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所的代表共同協作完成的設計項目――“北京鄉村地區的可持續規劃與設計”從全球數千個優秀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大獎賽全球銅獎和亞太地區金獎,并贏得10萬美元獎金。
可持續建筑體現對社會文化的尊重
這個位于北京順義農村的獲獎項目外表上與其他中國北方農村沒有太大的差別,盡管建筑樣式簡單,但卻增加了太陽能利用和墻體保溫的設計。本次大獎的亞太區評審團成員、南京大學建筑學院院長丁沃沃表示,“時髦卻不可持續的項目不會進入項目的評選”,所有獲獎的項目都反映出可持續建筑的標準:未來導向型以及切實可行的建筑項目。國際知名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行業領袖和大獎賽評審團成員PeterHead進一步解釋說,“可持續建筑體現的遠不只是對生態的尊重,還必須給予社會文化以尊重,力求實現社會公平。”為了很好地把握這個標準,大獎賽評審團成員包括結構工程師、建筑師、社會學家、土木工程師和經濟學家。
“北京鄉村地區的可持續規劃與設計”針對一個農村地區的可持續規劃項目,巧妙地從三個關鍵方面提出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政策中的重點:第一,通過提高居住密度和不斷改善生活質量,實現了更為有效的寶貴土地資源利用。第二,采用與城市發展相協調和平衡的方式改善了農村社區的生活條件。最后,通過改善資源管理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減少了農村社區的生態足跡。
該項目于2008年贏得豪瑞可持續建筑大獎賽亞太區金獎,其深入的研究工作和采用的循序漸進的方法給評審團留下了深刻印象:“其方案的一個突出要素便是對當前自然與文化環境所做的深入分析,包括人口數量、建筑物密度和現有生物多樣性的質量。然后運用一種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的方法進行社區復興,包括提高能源與水資源使用效率,改進廢物管理與污水處理基礎設施,改善公共空間,以及使用循環材料與本地材料等。”評審團如此評價。
英國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董事及規劃與綜合城市化業務負責人PeterHead是本次大獎賽6名評審團成員之一。作為上海東灘生態城規劃與開發項目總監,他對該項目規劃與決策過程中高度的公眾參與提出了贊揚。他說:“該項目進行了多項實地調研工作,并采取了入戶調查方式,通過納入公眾參與,避免了強制性的搬遷,并能適應土地權利狀態的變更。”
建筑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
來自世界各個地區的豪瑞全球大獎賽決賽入圍者展示了實現可持續建筑的多種方法。此次評選將金獎頒發給摩洛哥菲斯市河流治理及城市發展規劃項目。目前,由摩洛哥建筑師AzizaChaouni和美國城市規劃師TakakoTajima領導的一個國際化項目團隊正致力于對被嚴重污染的菲斯河進行治理,以使這座城市的中心地帶煥發往日光彩。其方案包括一系列干預措施,包括翻新傳統制革廠,創造公共空間和步行區域,恢復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等。
豪瑞全球銀獎及20萬美元獎金被授予了由日本建筑師KazuhiroKojima設計的胡志明市建筑大學新校園。該項目避免了湄公河三角洲一個島嶼上的過度土地開發,旨在實現與周邊生態系統全部元素的和諧:水稻田、紅樹林、風與季節變化。
獲得豪瑞全球“創新”獎的是位于美國舊金山市的一個類似公交車候車亭的公共建筑,其靈活的結構可為臨時工們提供庇護所、長凳、洗手間、廚房以及教育/培訓場所等設施。該項目通過使用綠色回收材料將每個設施的環境影響以及經濟成本減至最低。
2008年,來自121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5000個可持續建筑項目與設計方案開始角逐5大地區的豪瑞可持續建筑大獎賽。豪瑞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RolfSoiron評價說,可持續建筑方面的諸多巨大挑戰要求人們拿出許多可以適應當地需求的創新成果。他說:“項目的內在價值和優點顯示,它們都在其特定環境中具有獨特特點,的確可以貢獻并創造一些新的東西。”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