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的”不如“種樹的”
濟南的苗圃多分布在歷城區,種植面積有5萬多畝。今天參觀的第一站是看濟南世珍種業花卉有限公司速生楸基地,公司負責人是著名大白菜育種家趙新坤。趙新坤說他從小干過木匠,認識到楸樹木材好,就大量發展,現在已經種植780畝了。由于楸樹還沒被廣泛應用,銷得很少,樹又密了,趙新坤希望能賣一部分苗木,將抽稀后的苗子養大當木材。參觀的人很佩服趙新坤的勇氣,但對于他的計劃能否順利實現又多持懷疑態度。
車子開到唐王鎮一家6000多畝地的苗圃時,眼前的景象讓車里的人頓時安靜了下來:苗圃中長滿荒草,不時能見到枯死的樹木。“看了讓人心疼,苗圃已經放棄了管理。”山東省林木種苗協會秘書長閆大成說,“這就是盲目上馬的結果。”這家苗圃是由業外資金投入建設的,由于擴張太快,面積太大,后續資金和管理跟不上,現在已經垮了,土地或還給村里,或交給合伙人,或者用于還貸。據一些參觀者介紹,近年來有不少其他行業的投資建苗圃,由于對苗木行業缺乏深入了解,再加上部分人投機心理重,經營好的少。
興華苗圃在這家苗圃旁邊,有700多畝,主要種植小喬木和花灌木,原來是唐王鎮鎮里的苗圃,現在是民營的了。“總價190萬元,還有70萬外債,當時競拍時不敢買。”興華苗圃張戩榮總經理說,最后苗圃的職工共同出資買下了,目前苗圃的成本已經收回來了,他們現在也承接一些綠化工程。“主要是有技術,管理好,周轉快,畝產值高。”閆大成點評。山東省林木種苗繁育中心基地的設施很好,有育苗溫室,從美國引進了雙容器育苗技術,并承擔了林木種質資源保育的一些科研項目,他們現在正主推北美鵝掌楸。與興華苗圃一樣,他們也涉足了工程領域。
規模較大的苗圃做工程,工程公司則忙于建苗圃。山東陽光園林建設有限公司近幾年在山東各地建苗圃,目前已經有5000多畝了,今年計劃再建2000多畝。光合園林集團很早就投資建了2000畝標準化種苗示范基地,隨后不斷擴展,現今基地面積6000多畝,并計劃3年內達到1萬畝。陽光園林第二苗圃位于章丘,種植的是白蠟、欒樹等常用的喬木和花灌木,還有很多地被植物,從種植形式上看,不如專業做苗圃的漂亮。“他們的苗圃其實是個倉庫,產值比我們的高多了。”菏澤常青花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焦傳禮說。陽光園林董事長王汝芳介紹,公司苗圃95%的苗子是自用的,除了苗圃自己繁殖一部分種苗外,很多是價格低時買進的。
除了通過工程實現苗木增值外,擁有設計業務的企業還能夠有效地推廣新品種。光合園林的苗圃種植了很多北美海棠、槭樹科植物,這些苗木價格比較貴,市場上還沒有大量應用。一般苗圃要推廣這些苗木是很困難的,但光合園林的設計業務多,在不少項目上設計了這些新品種。“有些品種市場上量不大,我們對他們的特性也不熟悉,項目設計上了,施工企業找來找去還得找到光合來。”山東瑞昌園林科技有限公司的高麥華說。新優植物既體現了光合的設計能力,也提高了苗圃的收入。業內有俗語:“種苗的”不如“賣苗的”(經紀人),“賣苗的”不如“種樹的”(工程公司)。光合園林副總經理蘇豐忠說,由于人工、土地租金、管理費用不斷上漲,對大型苗圃來說,如果沒有工程、設計,贏利是很困難的。
下午5點多趕到了惠民,縣林業局領導、惠民縣苗木協會會員和苗木經紀人組成了盛大的歡迎隊伍,并準備了名片和宣傳資料。在他們眼里,考察團也是采購團。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