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觀念創新開創城市綠化新局面
城市為車流、物流、人流高度密集地域。高樓大廈再華麗,如果沒有足夠的綠色植物,城市將令人深感壓抑。綠化具有獨到而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那么,如何經營管理好城市綠化,從而切實、持續提高城市的生機與活力?
觀念創新應不失為有效途徑之一。畢竟,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來,城市綠化很難跳出一些流行觀念與做法的窠臼,比如過度修剪、單一樹種、見縫插綠、勤換苗木等等,似乎各地都在這么做。其實,有些做法未必可以通行各地,城市綠化需要新觀念開創新局面。
改善種植質量
過去,可能是出于整齊的考慮,一條街道基本上只是一種行道樹。何不試行一街混交林,力求多層次、大樹冠、廣覆蓋、葉密集、花香艷的森林城市最佳立體綠化效果?此外,街路行道林,不應過度修剪,不準斧削,不準鋸伐,保持林木通體青枝綠葉,以充分發揮吸塵、隔音、防曬、排毒、釋放氧氣和負離子等綜合自然生態功能。
多樹種的混交林,還可以提高城市綠化抗病蟲害能力?;旖涣謿馕?、枝葉、花期、高矮、疏密等優勢互補,可一年四季觀花或賞綠,更有利于實現鳥蟲蜂蝶等生態生物鏈功能。
引進外地林種,則必須經實驗表明生命力頑強,必須與本地茂盛林種有天然親和力。以本地樹為主,以成活率、綠化生態效果來檢驗綠化工作實績,當是時下最需要強化的觀念與意識。
力求多多益善、又恰到好處地種植楊、柳、槐、竹、石榴、椿樹、銀杏等繁衍能力強的子生樹,在三五年內形成一棵帶一叢、一點變一景、一片成一林的森林城市格局。這些都不失為改善城市綠化種植質量的新方法。
建筑為綠化讓位
城市建筑只有與綠樹相結合、做到萬綠叢中起樓群,才能讓人心情愉悅。各城市都應該以生態掛帥,一切讓位于綠色。樓群盡量高層“崛起”,以節省國土、集約經營綠化。在城市中心密集居住區域,生態綠化的功能特別重要,建議拆除獨家小院,由低改高;在地質、電力、水利等客觀條件許可下,樓層應建筑10層以上,在遠景規劃中形成城市立體建筑群里高外低、中央高周邊低之態勢。
10層以上高大樓群之間,保持50米以上距離,以利采光通氣、視野疏朗,其中兩邊各20米距離立體叢林綠化。樓每高一層,樓與樓距離多讓出5米左右,力求達到立體透綠、鳥語花香、賞心悅目、生態優美之目的。
對住高樓層公民,試行節省國土愛護生態獎勵,樓每高一層,可每平方米售價優惠千分之五左右。
利用城市每一寸土地植綠,應敢于善于把城市若干人群密集型黃金地盤,按照十分之一或九分之一的比例,果斷改建成高大濃綠、立體生態郁閉的森林公園,使之成為城市鮮活之“肺”。
堅持保護為本
人類永遠從屬于大自然,在城市環境里也應該體現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在城市,樹立生態的權威地位,一切讓位于綠色、讓位于生態。讓古樹名木、花草鳥蝶各得其所,絕不隨意去干擾。保護才是根本。
就像文化需要積淀一樣,良好的自然生態也是長期積累的必然結果。今天修剪一下、明天更換一下、后天再改造一下,如此下去,城市綠化不可能營造出良好自然生態。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城市綠化要有“無為而治”的觀念。
不要去隨意改造樹種,更不能砍伐。對生長10年以上的高大樹木,不經主管市長批準,絕對不準砍伐。如膽敢濫伐,堅決處以萬元以上高額罰款,且令其補種百倍以上并保其百分之百成活的優質苗木。對生長百年以上古樹,誰也無權砍伐損傷,且指定責任心強的技術人員或權威人士精心管護。大樹、古樹展示出的是地域生態文明風貌。
應試行城市生態綠化補償制度,應對排放有害氣體的機動車輛,對燃燒煤炭污染土質、水質、空氣的企業,逐月征收相當數量的城市生態補償費,由各城市園林綠化單位稽查征收,??顚S糜诋數厣鷳B綠化。建議縣以上園林綠化養護單位改稱生態綠化管理單位,力求成為財政全供事業單位,其職工必須有愛崗敬業的生態綠化專業知識。
城市綠化只有不斷創新觀念,才能開創全新發展局面。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