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798的創意產業園大規模涌現中國
何健康(音)不是個浪漫主義者。他不希望看到一個失去的中國被掩埋在摩天大樓之下。但聽說城市邊兒有間舊工廠將改為創意產業辦公場所后,這名建筑師抓緊時機搬了進去。
“過去沒人會思考這類事情……,創意類人才需要什么,”何先生坐在他的陽臺上說,看著外面的倉庫和廠房,窗外是位于南中國的廣州羊城晚報創意產業園。
“沒人會考慮這個世界將來會是什么樣子。”
中國許多城市受到北京798藝術區成功模式的刺激,也為了使經濟多元化,當地政府正把幾十家廢舊工廠變為藝術畫廊、工業式樣的辦公場所和娛樂場所。許多還未重新規劃的老工業城市也正制定計劃,這是由于受到利潤的吸引,也是怕受到脫離最新潮城市規劃的批評。
“中國正在知識產業大舉投資,這是顯而易見的,也成為投資發展的一部分,”尤金妮婭?伯奇(Eugenie Birch)說,她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城市規劃系主任。“如果中國要做一件事,那她會集中全力去做。”
創意產業這個概念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國外,幾年前才出現在中國,政府領導人開始在講話和規劃文件中提到這個名詞。
從深圳到杭州再到成都,類似項目正在中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他們希望吸引藝術家、建筑師、攝影家、設計師和廣告公司,這些是中國列為創意產業的核心內容。北京有超過20個這樣的區,上海則有多達70個,盡管不是所有的創意園都是舊工廠改造而來。
羊城創意園2年前立項,是廣州七個大型在建項目之一,有來自各個政府部門不同程度的支持。園區包括一個塑料工廠和倉庫。租金都很低廉,并且都有大的工作間。
“我們改革開放也許多年了,發展速度很快,但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需要我們改變發展戰略了,”創意園發言人說。“整體經濟必須要轉變,發展高層次行業。”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副教授邁克爾?基恩(Michael Keane)說,這種大規模飛速發展的工廠創意園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現象。這里的規劃者在工業化模式下有豐富組織經驗。
“中國人對待創意產業的方式和其他產業一樣,把人組織起來然后把這些人的能力加起來就行了,”他說。“他們想在盒子里發現創意,但許多創新需要跳出盒子來思維。”
北京的798區就是本世紀初從一個不值錢的藝術家聚集的地方成了熱門旅游點,這個標志性的項目展示了廢棄工廠能夠創造的成績。隨著知名度提高,其草根的本質也改變了,也正是這第二個階段??商業化模式成為規劃者們希望能夠復制的模式。
盡管一些人認為那樣會拉升地產價格并抑制創造力,李向群說,這些是不可避免的,他是清華大學藝術系教授也是位雕塑家,在798有自己的辦公室。他說,房地產開發商的發財意愿并不能阻止藝術家創造好的作品。
然而在廣州,這種創意產業園的大規模聚集已開始培育出千篇一律的東西。許多同時在建的工程意味著發展商必須競相吸引創意產業公司。
陳志彥(音)是一家商業畫廊的老板,最近搬進了位于珠江邊的信義會館。競爭已經開始,他的一位密友正在附近建造自己的創意園區,并開始尋覓租客。
雖然這些創意園區把利益看得高于創意品,但總體效果還是好的,基恩教授說。“這關乎城市現代化和現代性,能樹立形象,”他說。“這是積極因素,隨著整個項目而來的創意能打開人們的視野”,也能鼓勵政策制定者在考慮城市發展的時候更有創意。
對于建筑師何先生來說,他說他的生活越來越好。他的新辦公地點很適合他多變的員工,已經簽署了兩家創意園的顧問合同。如果這個地方實驗沒成功,他也就是換個地方罷了。
“三年后這個地方還在不在?沒人知道,”他說。“在中國,我們已經習慣了變化。”。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