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公園:為何僅有10%盈利?
零點調查發布的《新型娛樂設施市場潛力調查報告》顯示,全國2500個主題公園沉淀了1500億元投資,其中70%處于虧損狀態,僅有10%左右盈利。
原定7月28日開業的上海歡樂谷項目,未能如期開業,而是將延遲到8月8日試營業,對于其中原因,歡樂谷的人并未進行明確解釋。
而在迪士尼的神話正日益消褪,而中國企業正在前赴后繼地殺進這個領域,1500億元的投資砸向主題公園。但遺憾的是,迪士尼依然屹立不倒,而國內70%左右的主題公園卻處于虧損及倒閉邊緣,甚至一些曾火爆一時的主題公園已經退出市場。
國內主題公園是誘人蛋糕還是商業毒藥?
潛力市場與急功近利
“當人們看多了自然風光,有著濃郁文化概念和人造科學手段的主題公園勢必吸引大量人群,中國絕不缺乏主題公園的客源市場。”廣州大學旅游學院院長肖星教授非常肯定地說。
近日從上海松江歡樂谷了解到,還沒有開業的歡樂谷,已經發售了3萬多張年卡,每張年卡價格300多元,一年內不限入園次數。這是一個讓人非常震驚的數字。
“上海原本就缺乏特別突出的主題景點,可是卻隱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所以歡樂谷的到來或者以后其他品牌主題公園落戶,也會引發類似的消費沖動。這也可以在類似上海這樣平時工作壓力大,年輕人可以高消費并具有解壓需要的城市看到。”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旅游學系副教授胡平指出。
在已經成功運作了錦繡中華、民俗村、世界之窗和歡樂谷等大型主題公園項目的華僑城總裁任克雷看來,主題公園絕對是企業值得發展并擁有大量客源的旅游業態。“在未來20年,中國旅游業產值占據整個GDP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因為消費結構的變化特別有利于旅游業發展,而且中國擁有13億人口,龐大的富裕起來的人群對旅游娛樂有很大需求,主題公園是非常對口的旅游方式。”
任克雷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最為發達地區之一的長三角,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主題公園,長三角加上珠三角,值得叫好的主題公園很少,兩地區內都沒有及得上東京的主題公園項目,而且中國很多區域的主題公園項目與海外水準差10~20年,這正是市場空白點,也是業者的商業機會。
上世紀80~90年代至2000年,是中國主題公園開創的初期和探索期,這期間所涌現出的是類似錦江樂園的主題公園,而2000年至今則是主題公園自覺發展期,包括華僑城的系列主題公園、長隆歡樂世界、大連極地海洋館等。
“除了第一階段的小部分主題公園經營尚可之外,很多主題公園業者都處于不懂主題公園,并且急功近利的階段。”肖星認為,首先,大家對于主題公園的定義不清,真正的主題公園是具有文化內涵和先進硬件以及到位的軟件服務的,且其必然有一套自己的盈利模式。但國內主題公園更多還處于“跟風”狀態,簡單投資數千萬,沒有任何文化內涵,門票價格很低,其他盈利手段缺乏,導致虧損。
聯動營銷
“既然有市場,我們就應該好好把握,并改進自己。一些海外主題公園為何受歡迎,除了其本身的模式和服務之外,園內的文化演出就是吸引游客的無形武器。”胡平分析。
這一點已經被華僑城和宋城等主題公園所關注。“一般游客只會在白天游玩,但對我們宋城來說,有了一臺《宋城千古情》的演出,增加了很多夜游客人,我們通過與旅行社合作,開拓夜游市場,延長消費者的旅游時間,增加宋城的收入。”宋城有關負責人胡先生透露。
在走訪華僑城麾下四大主題公園時,在2天內記者體驗了數場不同時間的主題秀表演。華僑城對于主題公園的演出做了精細研究,比如從“為什么”、“什么”、“誰”、“什么時候”、“地點”和“如何”等7個方面來設計可以激發游客內心奇妙、愉悅和興奮感的演出節目。這類演出或許未必與正式大劇院上演的節目類似,但絕對符合游客進行主題公園游覽時的心理,并可延長游客在園內的停留時間。
“為了打造專業演出,我們收編了深圳歌舞團,進行改制,這不僅對于華僑城系列主題公園具有拉動游客市場作用,對于歌舞團的演員來說,也絕對是個增加收入,延長藝術生涯的雙贏局面。”任克雷笑言,華僑城目前算是中國最大的結合旅游和大型“秀”的演出公司了。目前華僑城具有千個座位以上的大型劇場、劇院10個以上,專業舞蹈演員上千人。目前華僑城累計接待觀眾超過4000萬人次。
此外,做好營銷也是主題公園成功的一大法寶。《孫子兵法》有云:“善戰者,求之于勢,不擇于人,故能擇人而勢。”營銷策劃者對所處環境、時局進行判斷、捕獲對產品推廣有利的信息并加以運用,即可事半功倍。
“中國不缺客源,缺的是優質的經營者和文化品牌,假如目前還在主題公園市場支撐著的業者可以看到迪士尼、華僑城等海內外成功業者的可取之處,調整心態,做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錯位主題公園產品,在未來10年,中國主題公園市場絕對有盈利希望。”肖星說。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