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準備
(1)踏勘現場,了解、熟悉現場情況。
(2)仔細閱讀施工圖,充分理解設計意圖,使施工充分體現設計意圖。
(3)作好苗木的準備工作,落實好土方來源。
(4)落實苗木種植所需的營養土、介質土、綁扎材料、遮蔭材料。
(5)組織好施工隊伍,落實機具設備等。
(6)搭設好施工和管理人員的生活設施。
(7)制定質量目標、施工進度;落實監督、檢查制度。
(8)測試土壤肥力及PH值,復核土方標高。
2、主要施工方法
A、清理場地,清除建筑垃圾,集中堆放于甲方指定區域。同時抓緊時間將表層混凝土地坪、房屋基礎進行破碎,同表層三合土一起集中深埋到甲方指定區。在深埋過程中,對建筑垃圾進行分層夯實,避免土方沉降不均勻。
B、進土、深翻、粗平整及土壤改良
清場后按計劃進度作好進土、深翻、粗平整及土壤改良相結合的辦法。外進綠化種植土優質沙性山泥,不含雜質,同時翻除現場石塊垃圾及各種廢棄物料,并集中堆置,隨時運出至指定棄料場。對20CM以下的土層用人工進行深翻,剔除垃圾,保證土壤質量并使土壤疏松、平整、平整之后的綠地地勢飽滿,自然坡度達到3%左右,做到無積水現象,為下一步工序打好基礎。
土壤改良:在種植土內摻和有機肥。栽植大喬木處用黃沙摻和,有利于改善土壤的滲水性,減少土壤粘性。另外可增施過磷到鈣,按100公斤每過磷鈣施入土層內,確保樾手長時所需的養分。
有機肥組成:由堆肥、醋渣、珍珠巖、草木灰、雞糞、共籽餅等成份。其優點一是重量輕,有機肥含氮、磷、鉀等多種營養成分,偏酸,PH值6---6.5,且營養釋放緩慢,極利于樹木的吸收;有機肥通氣性好,滲水率高,有利根系發育;有機肥內含有大量微生物,能吸收原土壤中的堿性物質,將其轉化成有機物或進行分解,提高原土壤的理化性狀。
除此之外,對于喬木和喜酸植物種植區域(香樟、杜鵑等)增設隔水層,防止鹽堿隨毛細水上升而對植物根系的侵蝕,并進行部分換土,采用山泥做種植的順填土壤,加快植物的恢復生長,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地被草坪種植區域對表層土壤進行改良,采用礱糠、醋渣與原表土相拌和(1:1.5)鋪設在表土層內。醋渣為酸性物質,可以大大降低土壤的PH值,礱糠可以使土壤疏松、透氣,防止表土層的板結,增大地被的成活率。礱糠、醋渣還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防止水份過度蒸發造成脫水現象。
C、放樣
以“方格網”方法為主,根據植物的物性、藝術的眼光進行,力求體現設計意圖。
D、起苗、包扎、運輸
種植的第一步是起苗,為了減少葉面蒸發,起苗前根據需要在葉面噴P.V.O水分蒸騰抑制劑,降低水分蒸發,不影響植物呼吸。起挖時先鏟除要部浮土10CM左右,再從切根的環狀溝外側開挖,挖至生直深度約80CM止,然后用草繩包扎土球。如果苗地較干,則起挖前兩天灌水,以保持土壤的濕度,保證泥球不易散裂。運輸裝運盡量在夜間進行,用篷布遮蓋以防止水分過量蒸發。
E、常綠喬木(香樟、廣玉蘭、雪松、羅漢松)是綠地中主要景觀樹種,栽植的好壞直接影響綠地的景觀效果。因此我們在施工中主要做到:
挖樹穴:樹穴深度比土球深40厘米,寬度大40厘米,以保證土球周圍土壤良好。
施基肥、灑種植土:樹穴內填入約20CM厚的營養土(含有腐熟的有機肥料)保證根系周圍養分充足。然后灑一層約5CM厚的種植土(山泥)保證土壤營養的緩釋效果。
平衡修剪:修剪方法上采用整形修剪,主要去除平等枝,病弱枝、徒長枝,并注意今后的發枝方向;修剪程度以突出美觀、層次即可,不重剪。
放置樹苗:選擇樹冠豐滿,優美的一面朝向主要觀賞方向,放置樹穴一次成功,盡量減少對容器或土球的多次移動,以免損傷植物的須根。
加土夯實:土球入樹穴后必須與土壤緊密結合,加土時用搗棍邊加邊夯,使土球與土壤充分結合,這樣能保證根系的正常生長恢復。
支撐綁扎:采用“十”字四腳樁與整體綁扎相結合,浪風繩用6.5毫米鋼絲繩、花蘭螺絲鎖緊,固定在角鐵樁上,角鐵樁打入地內1.0米處。四腳樁可用來防止苗木下沉移位,四面支撐可有效地防止樹身過度晃動,以免根系拉斷。我們采用毛竹作樁,保證喬木支撐的牢固和美觀。
澆底水:喬木栽植后應立即澆水,澆水不宜過急,澆水多次,反復澆透,并培土保墑。
植株噴霧:應適當進行葉面噴霧,降低葉面溫度,減少葉面水分蒸分,維持喬木水分的新陳代謝。
除了以上的基本步驟,我們還對保證植物成活采取特殊的技術護理措施。植物成活的關鍵主要是根系的萌牙和枝干水分的平衡。因此在栽植喬木時,對其根部用A..B.D生根粉水解液(50ppm)涂抹和噴灑,促進新根的發生。同時確保根部不積水,保證正常呼吸。由于綠化一次成型,因此保證枝葉水分、養分平衡,恢復其生長勢尤為重要。我們利用葉面噴霧的技術,采取葉面追肥。另外,我們采用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營養液(10ppm),一方面葉肉細肥吸收了營養,緩解了根系吸收養分不足的情況。這樣對綠化效果一次成型起到了保證。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