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插花果真沒有商業價值?
“雖由人作,宛若天開”,說到中國傳統插花,其如詩如畫的優美意境,自是令人無法不愛。然而,傳統插花的普及和推廣卻一直都是困難重重。“傳統插花沒有商業價值”,這一業界普遍論調,將它局限在少數人的自娛自樂,研究界也后繼乏人。
一門藝術,沒有商業價值是否就失去了傳承的必要?這個問題暫且不論,但是,傳統插花是否真的沒有商業價值?這很值得深入思索。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花店經營者已經意識到,傳統插花技能能夠提升花店競爭力。中國傳統插花是東方式插花的源頭,東方式插花則是與西式插花并列的兩大插花流派。入行花店花藝,沒有傳統插花根基,是專業技能上的一大欠缺。隨著各類花藝工程市場的繁榮,傳統插花對線條的把握、以少量花材拉伸空間的技巧,不但可以和西式插花有機融合,形成萬千變化,讓客戶耳目一新,而且其自身清新、簡約的風格,也可以和茶樓、中式藝術館等場所的高雅氣氛相融,成為西式插花難以替代的裝飾品。
傳統插花是一種文化載體。在當今社會,文化與商業的嫁接和融合,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商機。一位意識超前的臺灣花藝師曾談到,楊麗萍的傳統舞蹈可以演繹成大型歌舞劇,產生高額利潤;女子十二樂坊在傳統的內核上變換形式而贏得新市場。這位花藝師本人則依托自己對花文化的領悟,兼做創意產業??為糖果品牌注入“春仔花”(臺灣婚禮習俗中的“纏花”,以絲線來纏成版型再組合成花樣,代表著富貴吉祥)理念,產品比精品店的要貴五六倍。傳統插花文化的內涵和優美意境,完全可以轉化成大眾接受的商品形式。
隨著大眾消費水平的提高,當鮮花消費真正進入千家萬戶,傳統插花形成文化產業也并非空想。在這一點上,日本池坊花道給人的啟示最多。具有五百多年歷史的池坊花道,專心發展插花教學,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讓每一位學員可終生研習,更由此發展成龐大的文化產業:從學員的學費、等級鑒定費,到池坊插花專用的花材、資材、工具等,再到與插花內容相關的日記本、月歷、年歷、購物???,池坊創造的財富鏈令人驚嘆。與此同時,池坊文化也深入人心,池坊學員遍布世界。
中國傳統插花作為一門藝術,依托數千年的中國文學、繪畫、書法、園藝等藝術土壤,歷朝歷代不斷繁衍傳播,其內涵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習、研究、傳播傳統插花文化,不僅是中國花藝師的責任,也是歷史賦予的財富和機遇。面對這樣一門藝術,切莫輕言放棄。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