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工程師考試給質量人帶來了希望,但同時又讓我們陷入了深淵。好不容易考個中級質量工程師,可在公司沒有用。一不漲薪,二不升職。我們還有必要浪費精力、時間和財力去為這個沒用的本本奮斗嗎?”在網上質量人論壇中,有網友這樣抱怨。
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了解到,2001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與人事部聯合組織了第一次“全國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下稱“質量專業資格考試”),通過考試可根據相關規定聘任為助理質量工程師、質量工程師等職務。當年,報名人數超過10萬,但其后逐年遞減,到了2009年,報名人數不足5萬。
為何報名參加考試的人數銳減?為何質量工程師資格遭到冷遇?8年來,全國累計有44.3萬多人次報名考試,28萬多人次實際參加考試,7萬多人取得了資格證書。在“2009年質量和安全年”,在9月“質量月”之際,有關“質量工程師”的話題,再次引人關注。
“質量工程師”成了“虛銜”
“讓我最痛心的就是質量工程師的事了。”8月26日,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談到中國質量問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質量之父”劉源張如是說。原來,這一資格考試是他最早提議的。1999年,全國第二次質量工作會議召開時,劉源張有感于國外的先進經驗,在京西賓館給時任國務院總理朱?基寫信,要求設立質量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獲得批準。
“當年,我提了三條:第一,設立質量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第二,對通過者進行國家權威部門的資格認定;第三,從法律法規上對其進行保障,也就是明確要求在關鍵崗位上必須要持‘證’上崗,對通過者采取提薪提職等激勵措施。”但讓劉源張院士始料未及的是,迄今為止,僅實行了“我提議的第一項,而第二項和第三項卻遙遙無期。”
“由于這項考試制度的性質所決定,不能強迫企業將注冊資格和崗位掛鉤。”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副司長惠博陽說,“如果在10年前,我們或許可以采取某些行政手段強制要求,但現在的環境已經不允許了。”
據記者了解,與一般的注冊會計師和律師資格認證不同的是,質量工程師資格并不是終身制,每3年必須還要參加再教育,休滿學分,重新注冊。否則,資格會被注銷。“這是與國際接軌的慣例,為了保證質量管理從業人員能與時俱進,適時掌握新技術、新規則。”國家質量專業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副教授王金德解釋道。
王金德還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因為這個資格證書在單位派不上用場,有些通過考試的人干脆不來注冊了。”因為擁有多年質量管理培訓經歷,深知“通過這個考試非常不容易,10個人參加考試,不到3個人通過。有些人辛辛苦苦通過了,但迫于現實無奈,不得不放棄再度注冊了。如果要繼續參加教育培訓,就意味著要付出更多卻得不到回報。”
要靠政策強化“認可”力度
記者在對一些企業做調查后發現,對這項已經進行了9年的全國質量專業資格考試,有些企業居然從未聽說過;有些聽說了,卻不當回事。
不過,也有些企業則表現得相當積極。四川長虹集團公司技術質量部副部長任松道就向《中國經濟周刊》表達了對質量專業資格考試的高度重視。“我們鼓勵員工參加這一考試。如果通過了,所有費用單位全報銷;如果沒有通過,個人要承擔部分費用。”不僅如此,通過國家質量專業資格考試,成為長虹新員工從事質量工作的入職條件。
是否大企業普遍重視,中小企業就普遍不重視呢?也不盡然。今年6月21日,質量專業資格考試全國開鑼,北京市有近3000名考生報考,其中許多考生正是來自中小企業。據說,有一家并不大的企業發展強勁,原因是老板視質量為生命,就連司機都是拿證的質量工程師。
可見,質量工程師在各地區、各單位待遇冷熱不均,絕大部分取決于企業管理層的態度。有業內人士透露,中國相當數量的企業對現代質量觀念還不大認同,認為追求質量必然會犧牲效益、增加成本,質量管理只不過是花瓶,僅認證時還有點用。這么一來,質量管理工程師自然會受冷遇。
其實,從2006年開始,國家質檢總局規定,凡是中國名牌產品、省級名牌產品生產企業,要有一定比例質量人員獲得質量專業職業資格。質量人員持“證”上崗是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企業的重要條件。
而從同年開始,水利部也規定,企業生產中型以上水工金屬結構產品應擁有1名質量工程師,生產超大型產品應擁有2名質量工程師。
但相關法規政策的出臺僅僅起到了引導作用,力度還遠遠不夠。業內認為,這與中國的質量觀有關。據說,日本質量界對中國的評價是,中國的質量管理老在第一章。第一章是概論,是“大概齊”。而劉源張院士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也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缺乏誠信和認真,是中國質量的‘癌癥’。”(詳見本刊2009年第33期)
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王金德特別強調,“政策僅僅引導企業是遠遠不夠的。我一再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力度,不惜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來全力推動用人單位對質量工程師的認可。”
外來者搶灘中國質量培訓市場
就在中國質量工程師資格考試陷于僵局時,記者發現了一支外來者的身影??美國質量學會ASQ(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在中國進行“美國版”的質量工程師培訓,不僅做得風生水起,而且深耕細作,愈演愈烈。
美國ASQ是1946年由美國民間基金贊助成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致力于質量管理專業化工作,并于1966年開始實行質量工程師的注冊考試制度,現已發展到質量經理、可靠性工程師、質量軟件工程師等系列專業職稱培訓。美國ASQ現有個人會員十多萬,并在全球擁有1萬多家合作支持性成員組織。
自2005年進駐中國開展美國質量工程師培訓考試以來,美國ASQ在北京、上海和西安分別開設了辦事處。據悉,今年8月,美國ASQ某合作伙伴就在中國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質量培訓,對象為企業高管和城市管理者,“共同探討如何開發質量戰略、成功實施并完成質量計劃”,費用近7000元。而美國ASQ進行的六西格瑪綠帶(CSSGB)和黑帶(CSSBB)資格認證培訓,費用分別高達數萬元。
這會對中國的質量工程師培訓市場形成沖擊嗎?王金德告訴記者:“美國ASQ培訓針對的是部分需要國際認證的市場。從市場細分來說,與中國的培訓市場是有區隔的。”但也有人持異議,認為這的確瓜分了中國培訓市場的蛋糕。畢竟,在中國的很多外企對美國ASQ的這個資格很看重。
事實上,日本早在1951年就開始了質量工程師考試制度。到了上世紀末,已有近30個國家或地區(包括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先后建立了這一資格的考試、注冊和崗位準入制度。通過職業準入控制后,一般考試通過者的地位和收入都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2009年是國務院部署的“質量和安全年”,也是中國質量提升年。“7萬多質量工程師對我國質量建設是一支非常寶貴的財富和生力軍。”惠博陽副司長坦承,“如果用好這批質量骨干,對提升中國的質量水平,作用將不可估量。”劉源張院士也非常感慨,“如果質量工程師能像注冊會計師那樣走俏,那將給中國的質量工作帶來巨變!”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