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景觀水何時才能“病愈”?
治理一年仍可見絲絲浮藻
污染嚴重的城市景觀水不僅破壞美觀,更影響居民健康。一年前,合肥市啟動生態修復計劃,試圖恢復城區各大景觀水體的“健康”;一年后,不少水體經過“治療”,經受住了今夏高溫的考驗,基本沒有滋生藍藻。但是,藍藻的魅影并未絕跡,仍或多或少地出現在了景觀水里。
身邊的水何時真正重歸清澈,這成了百姓關心的問題。
市民:水體之傷療得咋樣?
市民劉小姐住在黑池壩附近的琥珀山莊。以前,黑池壩幾乎每年都會鬧藍藻,池水變味,一片綠色。08年起,有人在黑池壩“治水”,池水看起來確實有了好轉。“09年夏天,黑池壩就基本上沒有出現藍藻,這讓大伙都很高興,想不到效果來得這么快。 ”
不過,在合肥上班的劉小姐也看到,并不是全市所有景觀水體都像黑池壩那樣有了明顯好轉。她說,“十一”期間在雨花塘邊經過的時候,就看到水面上仍有綠色的藻狀物。劉小姐說,合肥治理景觀水已經一年了,也不知道到底收獲了什么樣的效果。
探訪:雨花塘有絲絲浮藻
11日,探訪了市區幾處景觀水體。順環城西路北上,來到杏花公園、黑池壩。這里的水體呈青藍色,湖面較為清潔。環城公園管理處琥珀潭景區水體治理負責人韋主任告訴,他們在2008年下半年,專門從上海請來環保公司,采用化學和生物治理相結合的辦法,除不定期播撒硫酸銅(藍礬)、漂白粉之外,還分兩次投放黃白鰱魚苗15萬尾,鰱魚吃藍藻,等于是做到了水體自凈。至今一年多時間,這里沒有爆發過藍藻。
又來到西山景區雨花塘東南角。遠遠看去,泛綠的水面上雜亂的樹葉隨波逐流,靠近岸邊的地方偶爾還浮動著絲絲綠藻。
經常在湖邊散步的李大爺說,以前這里水質很差,每到春夏之交,湖面上就開始出現薄薄的一層藻,盛夏酷暑時候,藻類更是泛濫。 “09年上半年開始才有人來治理,但剛治理完沒幾天,湖面上又會出現。 ”
沿湖看見,有人正乘船噴灑褐色藥劑,沿途走過,大片湖面上并未發現藍藻。只是景區西北角的池子里有綠油油的死水,已經發臭。
部門:藍藻發生頻次劇減
13日,合肥市環保局自然生態處處長仰禮信告訴,雨花塘治水是09年才開始試點的,目前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用于雨花塘的生態方法是類似于滇池治理的人工打撈,因此國慶期間和節后出現部分藻類未及時撈起的現象,在所難免。實際上,環境監測數據顯示,雨花塘的水質已經從劣五類達到了五類水的標準。
仰禮信告訴,監測數據顯示,開展生態修復試點的黑池壩、杏花公園、逍遙津公園、雨花塘、包河公園、銀河公園等水體,都已經達到了五類水的標準。而在修復前,很多水體都是劣五類,污染物嚴重超標。
仰禮信說,更重要的是,09年夏天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大面積的藍藻,藍藻暴發頻次大大降低了。
雖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但仰禮信對于“藍藻何時從城區走開”的問題,出言仍然謹慎,“多年的污染造成水體‘患病’,因此‘治愈’也非一朝一夕。現在我們基本消除了藻類,但污染渠道還未完全切斷,淤泥也沒有清理,因此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何時能夠徹底“治愈”景觀水?仰禮信表示,“在鞏固成果、持續修復的基礎上,最少也要三至五年時間。 ”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