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篇布局與產業升級??關于第七屆花博會的思考
編者按: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雖已落下帷幕,但此次展會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和沖擊仍然余音繞梁。這個寄托著舉辦方和業內外人士諸多期望的大型展會,在一長串表明舉辦成功程度的數據和事實背后,留下的“思考題”仍然很多。本報從本期開始分“舉辦方如何獲取辦展效益最大化”、“主辦方怎樣吸引企業參展”以及“企業參展方式的創新”三方面對七博會進行反思,希望引起廣大讀者關注,共同為花博會的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
在耗資數十億、軟硬件水平超強、辦展資源極為豐富且辦展效果空前的七博會面前,未來的舉辦方不能不考慮:應該立足于實現什么樣的目的去申辦、舉辦花博會,以期在七博會的基礎上超越或者實現局部突破?換句話說,在熱鬧、隆重氛圍背后,花博會有著怎樣的綜合效益?與此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思索:舉辦方怎樣實現花博會辦展效益的最大化?各個參與方怎樣從中獲得最大化的收益?
不可否認,花博會作為四年一屆的以階段性展示我國花卉業發展水平和成果為目的的大型綜合展會,其性質和主要功能定位就是政府主導的“成就展”。這個性質和定位,決定了這個展會無論從申辦程序、資金來源、運作模式以及辦展效果的評價,都要依照成就展的標準來考量。衡量成就展成功與否的主要指標往往是社會效益,除此之外,有無可能讓舉辦地在花卉產業的謀篇布局上打出漂亮的“經濟牌”?北京順義無疑提供了一份高分值答卷。
在北京展區10天的展示期內,每天場館人流爆滿、周邊交通擁塞,除了因為“人太多”而表示遺憾或不滿之外,上百萬的參觀者很難對舉辦方有更多的指摘之處。很多人評價說,七博會恰逢新中國六十大慶在京舉辦,政治效應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政治意義自不必多言。僅就經濟效益來看,如果將七博會視為一個可以獨立核算的商業“項目”,其直接和間接的收益(包括門票收入、旅游收入、相關服務收入等等),都難與巨額投入相稱,甚至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業內外人士都有共識,北京順義作為舉辦地,如此“不惜血本”,確實是個大手筆,其綜合效益絕不可以短短幾天的收益或影響來衡量。
在幾年前順義還沒有申辦七博會之時,“順義”與“花卉”很難讓業內外產生聯想??梢哉f,順義在整個中國花卉業的分布圖上,是個可有可無的地名而已。而七博會的舉辦,讓它的口碑、聲望和外部期望值全線提升?;ú纳贽k到成功舉辦的過程中,外界可以清晰地看到舉辦地發生的巨大變化。
八年前五博會在廣東順德陳村舉辦,陳村花卉大世界作為舉辦地此前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花博會后其規模大大擴充,國內外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四年前六博會在成都溫江舉辦,花博會后舉辦地的地產價值一路飆升,當時在溫江購地建場的老板們無不得意,如今業內人士談到溫江還不無欽羨。
如此看來,借助知名展會發展相關產業是條終南捷徑。但并不意味后來者可以照貓畫虎,不同的發展定位、不同的資源稟賦,應該有不同的規劃和實施方式。此次花博會的舉辦地之一順義即是如此。僅僅兩年時間,經過有條不紊地潛心規劃、謀篇布局,順義已經讓全國甚至世界知道,這里的花卉產業正突飛猛進。
除了已經擁有的現代制造業和臨空經濟等優勢產業外,花卉產業完全可能成為順義未來的優勢產業之一。順義人根據自身的區位優勢,立足于北京乃至全國的社會需求和市場規律,對花卉產業高起點定位,北京國際鮮花港、花卉物流中心的建設與規劃正說明了這一點。
成功申辦后不久,順義的政府主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開展針對花卉產業的招商引資,并通過媒體大力宣傳,北京國際鮮花港等一批重點項目在嚴密論證、規劃后陸續實施。不僅如此,自上而下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所轄各鎮紛紛進行大規模的花卉招商引資工作。到花博會舉辦前,進駐順義的花卉企業已有20余家、總投資額達15個億,全區花卉種植面積去年底已居北京各區縣之首。在龍頭企業的帶領下,順義區還有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花卉業。
四年一屆的奧林匹克式的花博會,完全可能成為促進產業向前的“助推器”。但如何調整好自身的“底盤”以便更好地安裝這具“助推器”,值得花費心思慎重考慮。花卉產業發展在整個區域的經濟格局中怎樣定位,花卉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發展前景如何,可以調動和利用的資源條件有哪些,如此等等。
與此同時,花博會這架“助推器”也有必要在新形勢下順應市場需要、順應產業發展的需求,調整內部結構,克服目前存在的企業參展意愿不足、片面依賴經濟刺激等不足,使得自身的“馬力”更強,魅力更足。
此前的歷屆花博會舉辦地都曾提出要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博會,其良好用意無非是表示發展花卉產業的決心和信心?;ú潭虜堤?,但此前此后的課題眾多,有待申辦者、舉辦地精心策劃、巧繪藍圖。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