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決定城市綠化存在弊端 要多聽社會意見
城市綠化要多聽社會意見 領導決定城市綠化存在弊端
近期,廣州市廣州大道綠化改造的消息引起關注。在廣州市民為封閉式綠化帶變成了一條風景優美的休閑步道而驚喜的同時,深受市民歡迎的該市“明星委員”孟浩則指出,景觀石太貴,不能老是大手筆花錢,應該早些規劃,多征求市民意見。
的確,多征求市民意見,是當前城市綠化亟待做到的一點。
如果要問當今的城市綠化主要由誰說了算,估計不少人都會說是領導。城市怎么綠化,要植什么樹、種什么草、栽什么花,通常是由主管領導決定的。這當然有一定的好處,比如行動快、效率高。由于缺少調查、評估之類的中間環節,使決策過程大大縮短,通常是“一拍”即定、一定即干,其工作效率之高的確沒得說。
但是,城市綠化由領導說了算,也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弊端。
其一,領導決定城市綠化,往往使城市的綠化水平受制于領導者的水平、興趣等。如果領導從事林業實際工作多年、或者對生態等相關領域相當了解,那么,這位領導對城市綠化的決策,其效果也許無須擔憂。但如果就林業生態業務而言,領導者干脆就是“門外漢”,結果又會如何?
其二,城市綠化由領導說了算,難以避免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出現,而多年來的城市綠化現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正因為領導說了算,致使不少城市的綠化建設走進了應付上級、增添政績的死胡同。這些城市綠化的最大特點是:重觀賞、輕生態,重“面子”、輕“里子”,結果只能是費力不討好。
其三,城市綠化由領導說了算,難以走出朝令夕改、重復建設的怪圈。領導“拍腦門兒”指揮城市綠化,極容易將自己的喜好和“口味”摻入其中,導致朝令夕改、重復建設,出現“張市長來了植樹、王市長來了種草、李市長來了栽花”的現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城市綠化除了領導意見之外,還應該更多聽取社會意見,做到兼聽則明。
其實,社會民眾更了解自己的城市,了解各鄉土植物的特性,知道哪些植物作為綠化植物最好;他們知道什么叫求真務實、因地制宜,也知道什么叫南橘北枳、邯鄲學步;他們懂得何為可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也懂得什么叫急功近利、短期行為;他們懂得如何科學配置,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此等等。
城市綠化更多聽取社會意見,無疑能帶來很多好處,比如增加科學性、減少盲目性,增加生態效益、減少投資規模。若此種模式廣為推行,那么,我國的城市綠化必將會出現一個質的飛躍。
所謂聽取社會意見,實際上就是在制定城市綠化規劃與方案時,除了領導、專家等方面的意見之外,還應及時、詳盡地對相關規劃與方案予以公示,鼓勵社會各界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等多種途徑發表意見。當然,現在其實已經有一些城市在這樣做了,城市綠化理所當然應有人民群眾充分參與。
相關內容:廣州:萬元石頭擺路邊惹爭議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