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游樂蛋糕”
中國游樂市場有多大?沒有人能作出回答。但從國內現有的主題公園、游樂園數量看,市場遠遠還沒有飽和。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中等規模以上的主題公園、游樂園共有430余家。我們將這個數字與亞洲、歐美游樂業相對發達的國家進行比較,答案是:比日本的168家多,比美國的680家少,與俄羅斯的450家接近。可見,相對于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和13億人口的國情,國內現有的430家大中型游樂園并不算太多。
普華永道此前發布的《2007-2011年全球娛樂和媒體前瞻報告》中有關主題公園發展的預測認為: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主題公園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總消費將從2006年的62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81億美元,年增幅為5.5%,而游客總數也將從2006年的2.44億人次增長到2010年的2.83億人次,年增幅3%。推動這一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中國和印度經濟起飛所帶動的當地人口可支配收入的激增,他們對娛樂的需求也將大為增加。
專家認為,游客具有不同的游樂需求,有的喜歡卡通,有的追求刺激,一家主題公園不可能“獨吃”整個市場。從迪士尼在美國、歐洲、日本以及中國香港的發展實例看,它并沒有阻礙其他主題公園的發展,反而會促進本土主題公園品牌和整個行業的發展,共同把市場“蛋糕”做大。以美國洛杉磯為例,除了迪士尼、環球影城兩大巨頭外,還有草莓樂園、六旗等一批特色鮮明的主題公園,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客源。眾多主題公園的聚集,使洛杉磯很快變成一個主題公園的目的地。
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游樂業經歷了一次“造園運動”,上千家各類主題公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隨即又以同樣的速度紛紛倒閉,能夠存活下來的多數都已形成了個性特色和市場定位。專家認為,在“沖擊波”襲來之時,只要能夠適時調整,錯位競爭,本土主題公園不用擔心失去生存空間。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