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打生態園林“翻身戰” 城區告別灰黑色
近年來,山西省大同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實施了“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大打生態園林“翻身戰”。大同市在市區建設了兩處規模巨大的綠化景觀工程,一處是御河西岸生態林工程,有效改善了市民“宜居”環境問題;一處是地處城西“云岡石窟”景區和礦區地段的云岡峪綠化工程,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形成了明顯的生態經濟效應。
看點之一:御河生態林工程是大同市最大的一項城市生態園林景觀工程,它的部分建成,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休閑游玩場所,改善了人居環境,還拉動了園區周邊的房地產業,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大同人的傳統思想觀念,極大地增強了大同人改善生態環境的信心。
垃圾灘涂建成景觀工程?
改造升級 公園建到家門口
“你肯定想不到,作為全國旅游名城的大同市以前竟然沒有一個像樣的公園!”大同御河生態林園區管理處處長王繼芳告訴記者,大同市區以前的那一兩個公園,一是面積小,二是植被少。環境普通,別說攝影師看不上,就是市民也不會把它們當作景觀。
如今,大同御河生態林園區改變了原來的狀況。該園區是大同市最大的一項城市生態園林景觀工程。位于大同古城的東部御河兩岸,于2003年6月開工建設,2007年9月建成西岸一期工程。工程規劃總面積達5300余畝,現已在西岸建成近千畝,是大同市新城與舊城聯系的紐帶。建成的西岸生態林園區為該市市民和游人提供了一個極佳的避暑、健身、漫步、休閑的場所。在南北近5公里的園區內,樹木繁茂,蔚然成林,百花爭艷,夜景迷人,成為大同市于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之外的又一重要城市名片。
記者看到,開放式的御河西岸生態林工程顛覆了過去那種一馬平川式的城市景觀設計理念,以起伏有致的綠蔭,如虹似彩的園路,蜿蜒潺潺的花溪,雄渾壯美的石景,生動多姿的雕塑,波浪起伏的水系,五彩斑斕的燈光,為大同市民創造了一個回歸自然、享受風光的休閑環境。
87歲的谷老太爺和他老伴經常讓兒子領著到這里來游玩散心,當他們第一次看到園區的景色時,老兩口激動地說:“想不到啊,過去的臭水溝變成了人間天堂!”
據了解,御河西岸生態林園區內的綠化面積約占全園面積的90%,植物種類非常豐富。既有外來植物,也有本土植物。為了突破北方城市缺綠少花的自然條件的限制,御河生態林管理處還專門建立了日本櫻花的馴化試驗基地。王繼芳介紹說,現種植的喬木有54個品種,計45968株;灌木48個品種,有769176株;花卉30多種,共81227平方米;林下植被25個品種,達98778平方米;鋪草坪426859平方米。這里一年四季花木爭艷,自開園以來,每天接待的游人約3萬人次。
御河西岸生態林工程在注重自然景觀的同時,也很注重人文景觀的工程建設。在由北至南形成的20處景觀中,魏碑流芳、翰墨留香、烏金旺火、琵琶月韻等頗具地方文化內涵的景觀成了游人拍照和駐足最多的地方,形成了御河生態林的內在魂魄。
王繼芳說,在大同人的心目中,御河等同于“玉河”。御河生態林工程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休閑游玩場所,改善了人居環境,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大同人的傳統思想觀念,增強了大同人改善生態環境的信心。過去,大同人認為只要能挖出煤來賺錢就行,現在,“我們城市也可以變得這樣美!”大同人發自內心地呼喊。當前,大同正在加緊舊城改造和東岸新城區的建設,御河及其兩岸林帶如同綠色長廊鑲嵌在未來城市的正中央,其生態和經濟作用正日益突出。
沿著御河西岸綿延數公里,記者看到塔吊林立,高層建筑比比皆是。大同市新聞辦主任谷盛明說,自御河西岸生態林工程建成后,在周邊新建了160多棟樓房。購房的市民很多,人們圖的是這里優美的生態環境。將來包括東岸在內的整個御河生態林工程建成后,這里將成為大同市“一軸兩城”的中心,是寸土寸金的黃金寶地。
記者了解到,已建成的御河西岸生態林工程業已成為拉動大同市房地產業強勁發展的有力杠桿。工程開建后,這里的土地一夜之間從無人問津變得炙手可熱,地價從原來的每畝幾萬元一下飆升為三四百萬元,房價從原來的每平方米不足千元,急速攀升至每平方米四五千元。今年以來,雖有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但房地產業仍是拉動大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之一。
目前,大同市正在進行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舊城修復和新城建設工程,大同市市長耿彥波提出新的綠化原則是:“城市延伸到哪里,公園就建到哪里,綠化就搞到哪里。”記者了解到,御河西岸生態林后續工程??大同濕地公園正在加緊籌備開工。該工程是御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位于御河西岸(城區段)南北兩端,總面積221898平方米,總投資為8700余萬元。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后,大同由黑轉綠的步伐將越邁越大,大同將越變越美。
看點之二:大同引入科學植樹,并把荒山造林和城市園林綠化相結合,從去年到今年的云岡峪綠化工程是大同歷史上最宏大、最壯觀的綠化工程。過去光禿禿的云岡石窟周邊,被樹木、花叢、草坪打扮成了綠色花園。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