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之問”誰能作答
回望2009,一批具有時代標桿意義的大師級人物結伴離去。誰來續寫輝煌,成為現實的追問。反觀“象牙塔”,那個守護人類文明、苦苦追求真理的地方,如今操守漸失??學術不端和行政腐敗,讓“純凈”離象牙塔越來越遠“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直指當今大學教育弊端的“錢學森之問”,引發了學界的集體反思
【年度事件回放】
▲2009年,是學界巨星隕落的一年。7月11日,季羨林、任繼愈兩位學界泰斗同日駕鶴西去;10月29日,中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貝時璋院士逝世;10月31日,一代科學巨匠、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與世長辭。
將《紅樓夢》帶入西方世界的翻譯大師楊憲益走了,中國近代口述史學的開創者唐德剛走了,學貫中西的文博界通才王世襄也走了……
▲2009年也是學界蒙羞年,一批校官因學術丑聞和行政腐敗“落馬”。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周祖德與其博士生共同署名的論文被曝抄襲,遼寧大學副校長陸杰榮和學生在核心期刊上共同署名發表的論文被指抄襲,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黃慶因抄襲被取消博士學位,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志偉亦被舉報其博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百年學府武漢大學常務副校長陳昭方、黨委常務副書記龍小樂因在學?;üこ讨薪邮芫揞~賄賂被捕,廣東湛江師范學院院長郭澤深也因在學?;?、財務等方面涉嫌經濟問題被刑拘。
▲發生在2009年的另兩樁大事件,“一正一反”恰成鮮明對比,發人深思:
其一是今年11月,安徽高校11名教授聯名發表公開信,建言必須直面錢老遺留的“錢學森之問”,為困頓中的中國教育尋求出路。
其二是自清華門爆出的學術笑料,為業已蒙羞的學術界又抹黑了一把。此笑料被稱為“常凱申”事件: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在翻譯一部學術專著時,將蔣介石(Chiang Kai-shek)翻譯成了“常凱申”。
【記者評述】
“他們帶走了一個時代”、“一個時代就此終結”……今年,當學術界的一個個標桿式人物凝固為人們仰望星空時的一段記憶,學人們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后大師”時代。
其實,無論是季羨林還是錢學森,與這些大師的輝煌成就直接勾連的,是上世紀上半葉我國大學教育的輝煌。由此,在一個新的世紀,誰來續寫大師的輝煌,驟然成為學界之士心頭的憂思。
不可否認,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確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是錢老遺留的、那個振聾發聵的“錢學森之問”,卻指到了當代大學教育的痛處?!盀槭裁次覀兊膶W??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循著錢老的疑問重新審視今日大學:象牙塔已經不再是一個能夠安安心心做學問的地方,連最起碼的學術尊嚴、學術道德底線,都在不斷被突破。
首當其沖的是腐敗!大學學術腐敗的“毒瘤”,已經從過去的一些二三流院校、一些學術水平不高的年輕學子,蔓延至重點大學、名??蒲袡C構以及眾多頭戴光環的名教授、博導以及大學校長身上。更令人震驚的是,一些高校竟把學術“潛規則”演繹為準規則。縱觀今年被曝光的數起學術丑聞,師生“聯袂作案”是一大共同特征。
行政腐敗,也在不斷侵蝕著大學的肌體。清華校長梅貽琦先生早就有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而今的大學則與梅先生的理念正好相反:樓越蓋越高,大師卻幾乎絕跡,且大學蓋樓的項目工程中養肥了一些“蛀蟲”!
不少學界志士由此指出,大學的“沉淪”,與大學行政化有直接關聯。
“行政化就是‘誰的權力大,誰就有發言權’,甚至是‘權力通吃’?!本驮诓痪们?,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參與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籌建時突出強調:如果南方科技大學要建成一所全新的大學,那么首要目標就是“去官化、去行政化”。
行政化的大學,正在消解大學之為大學的理想,此言不虛。行政化不僅讓一批大學教授放棄以“學術立命”的宏旨,轉而投向“學而優則仕”;追求學術GDP的政績觀,正在令很多大學成為“脫韁的野馬”??象牙塔里產出的不再是凝聚知識分子心力和智慧的精品力作,而是大量的學術泡沫。
“常凱申”笑料出自清華,實在對當今高校學術浮夸風再敲一記警鐘。人們難以忘記,老清華乃國學研究之圣地,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等一批大師都曾在清華的講壇上“傳道授業解惑”。而今,一流名校的師資不僅難成大師,還成為低級錯誤的制造者。由此洞察如今高校的教學質量,不得不叫人揪心: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師做科研尚且東拼西湊、只求產量不求質量,更何況在這些老師們指導下做學問的學生呢!由教師帶頭制造學術泡沫的大學,還能是一個追求真理的科研機構嗎?
當2009年行至尾聲時,不妨就把“錢學森之問”作為一根反思中國當代大學教育的導火索??大師巨匠已去、象牙塔花果飄零,我們的大學教育,應該怎么辦?
本報記者 樊麗萍
【網友評說】
“大學迷失沼澤”說
網友:師門陋習猖獗,劣勝優敗成風,公平競爭窒息,近親繁殖愈演愈烈,成為學術退化、學術腐敗的重要根源之一。大學迎合著重物質輕精神、重經濟輕文化、重科技輕人文、重操作輕思想的傾向,喪失對社會的超前性、批判性、創造性。中國的大學,就這樣迷失在沼澤里,欲罷不能。
“大學新衙門”說
網友:仰視一所學府的同時,也要注意,這里是一個龐大的機關,由大大小小的各級官員組成,它的規模之完備,一點也不亞于同級別的“衙門”,而他們所掌握的資源,又是一些“衙門”難以企及的。“校官”腐敗更應警惕,它既吞噬了大學的肌體,也吞噬了大學的精神。
“渴求大師”說
網友:這是一個需要大師的時代,但需要大師做什么?只是安放我們虛空的內心?只是覺得一個大變革時代要有一批大師來支撐思想大廈?“大師”的確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高峰,但他立于潮頭,身后需要一個人群、一片土壤。未來不會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渴求”大師而批量生產。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