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知世博會 “自然的睿智”
位于日本愛知縣主會場主題為“自然的睿智”愛知世博會于3月25日正式開展。從3月25日到9月25日的半年時間里,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和藝術瑰寶集中在日本愛知縣的長久手町、豐田、瀨戶進行展示,此外還有近千場表演、活動、研討會、座談會在這里舉行。對于“自然的睿智”這一主題,日本愛知世博會作如此闡述:人類與自然的互動產生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和現代藝術,人們將在這里交流和整合他們所擁有的這些“睿智”,創作出一首宏大的“跨文化交響曲”樂章。
世博會被冠名為“愛?地球博”。“愛”除了也表示主辦地愛知縣外,蘊涵的更大主題和深意便是“愛”與“地球”,即人類如何實現與地球這個生養人類的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這也是新世紀人類最為關注的一個話題。這在以“自然的睿智”為主題的世博會場的方方面面都得以展現。
愛知世博會有121個國家、地區以及4個國際組織參展,既融匯了當前世界的高新技術,也匯集了世界古代文明和傳統。它將古代文明與現代技術融為一體,既展示了文明古國的風采,也體現了現代都市的風貌。
愛知世博會會場位于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東部的丘陵地帶,參觀者可從名古屋市區乘坐磁浮列車、燃料電池巴士環保型車等交通工具進入會場。會場之間通過空中纜車、磁浮列車相連。會場到處可以看見環保型設計,屋頂鋪著草、墻上蓋著花再加上流水,人類與自然巧妙地融合一體,在愛知世博會上各類高精尖科技是一大亮點,會說5國語言的智能機器人,7臺機器人組成的樂隊共同演奏一支曲目,人與機器人對話等,其中整個會場有大大小小的機器人引導參觀者進入場館。預計本屆世博會參觀人數將達到1500~1700萬人之間,其中外國游客人數將達150萬人。
長久手會場占地不到2平方公里,以愛知青少年公園原來的自然、地形和設施為主體搭建的。從了望臺上,人們可以看到它的全貌。會場中心是依地形建成的一個不規則圓弧形空中回廊主通道,為了不破壞原有的地形和環境,空中回廊就由長短不同的下腳架支撐。這樣,雖然各展館因地形位置和高低分布并不規則,但順著空中回廊這個主通道前行參觀,位置方向非常清晰,想迷路都難。雖然下方地形高低起伏不平,但在全木地板鋪設的空中回廊上行走卻非常平整寬敞。這個空中回廊像是幾根帶子把各國的展館、企業館和各國際組織館這些五彩繽紛的“珠子”串連起來。
空中回廊的中心是“世界廣場”,廣場面積約1.4萬平方米,中央草坪部分座席可容納約3000人。廣場正面設有寬150米的垂直綠化的“生命之墻”,它噴出霧氣,展現由發光二極管構成的光之舞蹈。“生命之墻”前方設有舞臺,后面是寬20米、高8米的大型影像裝置“世博幻影”,這是目前日本國內最大的室外屏幕,達840英寸。舞臺上,包括正式參加國的國家主題日活動和地方公共團體等的演出活動,以及其他各種精彩演出。
愛知世博會的國際共同展區是按亞洲、南北美洲、地中海沿岸國、歐洲、非洲、東南亞及大洋洲等地區劃分為6個展區。在這里,你可與世界120多個國家的人們見面,親身體驗用不同的文化闡釋的“自然的睿智”以及“宇宙、生命和信息”、“人生的‘手藝’和智慧”、“循環型社會”這三個副主題。如果說地球村是個抽象的概念,那么這樣的場館設計應該說能夠把這個概念闡釋得淋漓盡致。
環保世博會
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除了在世博會的展覽當中得到表現之外,在世博會的其它方面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作為一個如此大規模的國際性博覽會來說,完全不移動原有公園建筑物或樹木是不可能的,但長久手會場也不是簡單地拆除和丟棄,而是將不得不拆除的建筑物的廢料進行有效利用,用作會場其他地方建設的材料,而必須移動的樹木則移植到其他地方。
世博會每天接待眾多游客,必然會產生的大量垃圾。作為一個以環境為主題的世博會,在處理垃圾的問題上當然不能馬虎。因此,世博會內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和垃圾袋都采用最新由植物原料制作而成的可分解性塑料。所有的垃圾經分解后,都可作為農田肥料使用。
干凈的能源是建設未來循環型社會的重要課題。愛知世博會將從3月25日舉辦至9月25日,持續半年的時間。在如何獲取綠色地獲得能源的問題上,世博會各展館各顯神通。豐田館早在1年前就在愛知縣附近設立了風力發電機,通過把所發電賣給當地的電力公司再通過該電力公司給展館供電。而日立館則在館前的設立了能夠兩面受光的太陽能電池板,直接向館內輸電。
愛知世博會會場內外采用的新交通系統也是充分顯示了環保、先進、便利和人性化而這些特點又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既引入了最新的磁懸浮列車、燃料電池混合動力巴士FCHV-BUS、IMTS多行駛模式自動行駛車外,也有電池發電驅動的高空纜車和自行車出租車等。
雖然新技術和新概念是最搶眼的看點,然而,愛知世博會也在同時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未來的與地球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并不一定都需要先進的技術和龐大的財力,更多的時候是需要一種著眼于細微處的意識與責任。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