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委員提議西湖左海整合為“左西湖”
“福州西湖公園和左海公園資源應進行有效整合,將這兩座相鄰的公園融為一體,并更名為‘左西湖',使之成為福州又一靚麗名片。”在本次市政協會議上,委員黃一琴在提案中建議說。
黃一琴說,她曾遇到一些外地朋友,當他們聽說福州有西湖公園時,都以為福州西湖只是杭州西湖的一個“贗品”.殊不知,福州的西湖公園為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嚴高所鑿,唐末就已經是游覽勝地。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繼位,在此建造亭、臺、樓、榭,湖中設樓船,西湖成為御花園,到宋代就更富盛景了。清代時,福州歷史名人林則徐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西湖被辟為公園。福州西湖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了。
“西湖公園迄今保留著完整的古典園林風格,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被外地朋友當作其他知名景區的’贗品‘,說明我們在旅游宣傳和推介上存在不足和誤區,缺少開拓和創新精神。”黃一琴表示,隨著動車組的開通,福建和福州旅游發展迎來新的契機,因此建議將占地42.51公頃的西湖公園,與相鄰的左海公園整合為一座公園,整合后的公園景區面積可達76.28公頃,其中,陸地面積27.84公頃,水面面積48.44公頃,并將整合后的公園取一個全新的名字--“左西湖”.同時,結合福州近代史上名人薈萃等特點,努力挖掘,打造園內人文品牌,在國內外廣為宣傳、推介,提高“左西湖”的知名度,力爭與揚州的“瘦西湖”、南京“玄武湖”一樣,成為國內外聞名遐邇的著名園林景區。
為讓“左西湖”更美麗,黃一琴建議,整治西湖、左海周邊的銅盤河、梅峰河、屏西河等河道,加快周邊生活小區和餐館的配套污水管網建設,從源頭上治理生活污水對景區水質的污染,改善景區生態環境;同時,對現有左海公園進行重新規劃、整治低層次景觀,拆除園內的一些被出租的游樂設施,使整合后的園林顯得更加統一和諧。
黃一琴還建議,結合正在進行的白馬河綜合整治工程,將“左西湖”與白馬河沿線4.86公里長的木棧道對接,形成北起“左西湖”、南至閩江公園北園的一條貫通城市中心區南北的生態廊道。
閩江公園分為北園和南園,以江為界,遙相呼應,集親水性、生態性、藝術性為一體,園內樹影婆娑、綠草如茵、沙灘延綿……成為福州市區最大的生態休閑公園。其中,北園全長5.5公里,面積44.24公頃,體現了獨特的閩江流域文化特色和榕城風情,自西向東包括西河園、錦江園、金沙園、望龍園、繽紛園、橋梁園、華龍園、閩風園和閩水園等9個園區。
黃一琴認為,白馬河沿岸這條生態廊道,同時可結合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開辟具有福州歷史文化內涵的旅游景點,以及旅游休閑、餐飲小吃、酒吧娛樂等網點,打造成福州的“十里秦淮”,進一步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旅游品牌,提升福州城市品位,造福人民。
編輯: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