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代表發言摘登
找準定位抓好農村環保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廳廳長 梁斌
減排工作是環保部門的重要抓手。廣西壯族自治區通過污染減排工作,推進了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增強了全社會的環境責任意識,效果明顯。
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部門仍要把減排工作放在首位,這是“十一五”的目標,必須完成。
與城市環保工作相比,農村環保工作要復雜得多,現在的農村不但面臨著工業污染,還面臨著生活、種植、養殖等污染。這項工作應該與各相關部門共同推進,環保部門應該找準角色定位,避免孤軍奮戰。同時還要加強標準的制定研究。
今后,環保工作還要用好法律手段,通過法律、標準等手段對相關產業進行限制和鼓勵。同時,環保部門還要注重污染治理與環境保護兩者并舉,建立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保護好資源。
加大投入改善農村環境
◆西安市環保局局長 羅亞民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城市的快速發展,污染從城市向農村轉移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清晰地顯現出來。農村環保目前有兩個問題亟待解決,一個是編制問題,另一個是投入問題,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要特別注重解決這兩個問題。
當前,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必須要進行精細化管理。從現實情況看,區、縣環保機構基本是健全的,但是到了鄉鎮,人員數量少,工作量太大,現有人員要對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更顯精力缺乏。目前,雖然很難保證每個鄉鎮設立一個環保所,但是可以幾個鄉鎮設一個環保所,如此操作,現有的問題就能得到有效緩解。
此外,還有資金問題。我國農村人口數量巨大,而目前只有20多億元的投入還很不夠,亟待進一步深化“以獎促治”政策措施,加大農村環境保護投入。“以獎促治”是環境保護的一項重大政策創新,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程,我們一定要努力推進這項政策的順利實施。
用足用好成果 謀劃“十二五”規劃
賦予規劃目標更多的生態意義
◆山東省環保廳廳長 張波
相比污染減排的具體數據,我們更關心環境質量的實際改善。從2003年起,山東省省控104個斷面中,連續7年COD年均下降值達19.3%,氨氮年均下降值為15.9%,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我國在經濟高增長的時期就著手解決環境問題,這是發達國家望塵莫及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把行政手段與法律、經濟等手段結合起來,就會達到更好的效果。山東省推行分階段加嚴的引導性地方標準,提前8年告知企業,發揮了標準的“四兩撥千斤”作用。對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并不是一棒打死,而是給其一個提前預警,通過標準調控,逼迫企業自身改善技術,解決高速發展時期的環境問題,實現綠色發展。
關于“十二五”規劃目標,我們建議賦予其更多的生態意義,用貼近百姓的環保實際來代替具體數字,這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轉折。從山東的實踐來看,這是有可能實現的。諸如“劣Ⅴ類”標準等,群眾不是很容易理解,但是談到讓魚類恢復生長、讓河流再現生機,百姓就會很受鼓舞。另外,排污權交易有些問題值得重視。排污權交易也許能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但不一定能實現環境效益最大化。有些地區即使買到了排污權,但其環境質量已經惡化,那么買到了排污權就能繼續排污嗎?對排污權交易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