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小城鎮建設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建議
小城鎮是農村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處在城鄉過渡帶、工農連接點上。是城鄉連接樞紐,產業集聚平臺,就業轉移蓄水池,城鄉統籌結合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小城鎮建設工作,近年來連續召開三次高規格會議,集中研究小城鎮建設問題,相繼出臺了《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意見》、《關于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魯發〔2009〕21號),極大地推動了我省小城鎮建設,城鎮規模不斷擴大,面貌不斷改善,實力不斷增強,為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促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奠定了基礎。自2008年起,濰坊市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相繼出臺了《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村鎮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60個小城鎮建設提升的意見》、《實施鎮級擴權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小城鎮改革與發展“三個三”的要求,啟動了小城鎮建設提升。將全市60個小城鎮納入建設提升范圍,強化措施,積極推動,小城鎮建設提升取得了明顯成效,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盡管小城鎮建設取得明顯的成效,進展迅速,但是制約小城鎮健康發展的瓶頸問題仍然存在:一是建設資金投入不足。鎮區道路、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和學校、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完善,小城鎮的承載能力和吸聚能力差。二是小城鎮風格特色不夠鮮明。有的小城鎮規劃定位和發展方向不清晰、不明確,不少鎮的發展規劃沒有體現出自己的特色,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不能真正形成獨特的經濟特色和產業風格。三是部分小城鎮“形象差”。鎮區管理仍是困擾小城鎮黨委、政府的一道難題。主要原因是:小城鎮建設管理隊伍不健全,管理經費沒保證,職責不清晰;小城鎮管理體制不完善,機制沒形成,鎮區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四是政策措施配套不完善。中央、省、市各級都命名了一批重點鎮、中心鎮和示范鎮,但是沒有強有力的扶持政策、資金。小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緊缺,許多項目無法正常實施,嚴重影響小城鎮可持續發展。
就促進小城鎮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1、用高起點規劃引領小城鎮發展。建議省規劃要高起點定位,做好基層的指導和引領工作。把握好四個重點:一是突出小城鎮自身特點,體現自然特色、產業特色以及歷史文化底蘊等。二是搞好小城鎮功能分區,盡快實現控制性詳規全覆蓋。實現功能分區明確,交通流暢便捷。三是架構好小城鎮框架,膨脹城鎮規模,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增強小城鎮聚集能力。四是搞好建筑設計,重視外觀設計和色彩設計,要充分挖掘運用傳統、獨特的建筑元素,體現不同地域建筑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和強烈時代特色,通過不同的建筑風格體現各自的人文氣息。
2、建立考核機制,強力推進。應加大對小城鎮建設工作的考核。省里應把小城鎮建設納入政府任期目標管理,把小城鎮建設作為考核市、縣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加大考核力度。
3、深化改革,推進管理體制創新。大力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和小城鎮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模式,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出臺鎮級擴權意見,將能夠下放的各種管理權限依法下放到鎮級,賦予小城鎮享有與目標責任相匹配的權限和資源。為建立完善鄉鎮(街道)小城鎮建設管理機構,建議省里出臺指導意見,從職責(能)、人員編制、經費上予以保證,解決有人干事、有錢干事的問題。探索建立小城鎮管理的長效機制,嚴格小城鎮綜合管理執法,切實提高小城鎮管理水平。
4、拓寬市場投融資渠道。加快建立公共財政體制,進一步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省財政應設立小城鎮建設專項扶持資金,用于小城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道路、排水、綠化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補助。要放開小城鎮公用事業投資領域,建立政府調控價格和市場定價相結合的公用事業價格體系,逐步形成投資、經營、回收良性循環的市場投融資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吸引社會資金特別是銀行資金投入小城鎮建設,進一步完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省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門應牽頭加強與各政策性銀行及商業銀行的戰略合作,協調金融機構出臺重點扶持政策;可牽頭組織洽談會,也可以通過人民銀行、銀監局等金融部門定期發布各種投資計劃,為小城鎮和金融部門的合作提供更多平臺和機遇,進一步加大金融產業對小城鎮建設與發展的推動作用。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