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城市綠化不可斥巨資搞速成
??城市綠化不正常現象述評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人口逐漸增多、高層建筑更加密集,改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的迫切愿望。某些地方政府為了改善城市生態、讓城市迅速綠起來,沒有經過科學研究與論證就盲目建綠,使城市綠化建設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現象。
例如,花巨資密集種植苗木以增加綠量、移植珍貴的“古樹名木”以提高所謂的綠化質量、高價建公園以提高公園檔次,等等。筆者將這些現象統稱之為“花錢買綠”。這樣斥巨資“急功近利”的速成綠化,不僅是經濟上的巨大浪費,還嚴重違背了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對改善城市生態其實意義并不大。
花巨資密集種植苗木以增加綠量是我國城市綠化過程中的一個普遍現象。特別是在我國北方地區,一些城市更是熱衷于此道。比如,在山東的一座城市看到,主要公路兩旁,看起來一片蔥綠,高低大小不同的植物密密匝匝。各種花草、灌木都種得十分擁擠,大喬木、小喬木也是一個挨著一個,像是籬笆樁一樣密得很,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速成的結果。這個城市的領導者們,其基本用意是想用最短的時間讓這個城市盡快綠起來,而且希望用最短的時間讓這個城市比別的城市綠化得更好、更有水平、更有成效,所以才不惜血本地搞高密植、高速成。他們的初衷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的關鍵是這樣的速成做法違背科學,所以大可不必走這樣的道路。它起碼有以下幾個缺點:一是投資巨大。不說別的,單是種苗這個環節就要多花好多錢。本來用一株苗就能解決的問題,結果他用了兩株三株的苗,豈不要多花兩倍三倍的錢?二是浪費資源。這樣的密植,通風透氣性差,不少植株會因過于擁擠而死亡,造成資源的浪費。三是綠化的檔次難以提高。這樣密植速成,雖然短期內能很快起到效果,迅速增加綠量,但是從長期看,因為樹木生長條件受限,生長發育不充分,長不成大樹,形不成城市居民需要的華蓋綠蔭,達到不到我們需要的城市綠化效果(起碼會讓這個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想達到高標準的城市綠化水平,靠速成、簡單的密植是行不通的。
移植珍貴的“古樹名木”和大樹以提高所謂的綠化質量,這是我國城市綠化過程中出現的又一個普遍現象。前不久出差到北方的一座城市,在短短幾公里的行車路程內,就在路邊以及道路中間的隔離帶里,看到了30多株高大粗壯的對節白蠟,高度大都在2米以上。據說,這只是這個城市移植珍貴樹木的冰山一角,其他道路上也栽植了同樣多的古老的對節白蠟和其他一些珍貴大樹名木。對節白蠟是一種珍稀的南方樹種,生長非常緩慢。就我所看到的大小而言,估計要生長100年左右才能長這么粗大。很顯然,這是從深山老林里挖來的,而且是花了大價錢的。據當地人介紹,移植一株古老的對節白蠟,起碼要花10萬元。
搞大樹移植、尤其是搞“古樹名木”的移植,是被國家明文禁止的。可是許多城市仍然熱衷于此道,說到底還是政績思想在作怪,是斥巨資搞速成的頑癥。這絕對不是城市綠化的發展方向,甚至是與城市綠化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的。它既破壞了大樹名木原來的生態環境,同時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大樹名木死亡,從總體上講是對國家綠色資源的破壞。所以,要旗幟鮮明地對大樹名木移植與進城說“不”!
高價建公園是近幾年表現出來的一個發展趨勢,它同樣是速成思想的一個外在表現。在北方某城市一處正在興建的公園里看到,沒走多遠,就發現十幾種珍稀樹種,多數是北方人不太了解的南方樹種。但這些苗木顯然并不太適應當地氣候,雖然做了復雜而耗資多的養護,仍有不少已經“奄奄一息”了,枝葉干枯,了無生機。在一座橋邊,擺放了不少用木箱制作、裝潢精美的南方樹種盆景,看起來高檔、時尚,卻讓人擔心其在北方冬天的命運。整個園內,只有一些原生的高大喬木和小喬木,還呈現出勃勃生機。公園里建有各種風格的精美建筑,相關設施也十分完善。據介紹,該公園將走所謂高檔精品園路線,耗資上億元。
公園是大眾休閑與娛樂場所。建公園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要求,春天時看看嫩綠的柳芽、茂盛的小草、鮮艷的花朵,夏天時在高大的楊樹下散步、納涼,秋天時欣賞落葉之美,冬天時欣賞視野開闊的雪景,足矣。免費公園,就應該以最少的成本建最自然、最適宜休閑的景觀,花草樹木多一些,簡單、舒適就好。所謂高端路線、精品路線,說穿了就是花大錢路線,其實是不足取的。有那么多錢,還不如多建些綠地,多搞一些普通公園。
速成不足取,尤其是那種斥巨資搞速成的做法更應該加以反對。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