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會之際的追問--上海世博會建筑
上海世博會將要取得的偉大成就毋庸質疑!但在繁華盛世的背景之下,拷問真實的內心,在建筑學的內與外,世博會建設又有著可以展開討論的矛盾和悖論:
中國館??信心的彰顯與文化的迷途
參觀前的論壇上,當設計師介紹完場館后不久,有人實在憋不住開始炮轟中國館的設計。言語雖然犀利,但實在是道出了許多建筑師的心聲,這是我們千挑萬選出來的最優(yōu)方案嗎?這是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方案嗎?
中國館的主設計師在介紹完設計后,用一副山水畫表述了自己的心態(tài),畫中一艘竹伐正在蜿蜒的江水中順流而下,“我們就象竹伐中撐船的人,雖然岸邊的人們還在指指點點,但我們只能被江水推著前進,也就只能作到不翻船而已”,他如是說。不知這句話除了表達設計師在建筑材料控制上的無奈外,是否仍有更深的含義。
客觀的說,中國館的實施質量算是上乘,設計方案在這樣一個獨特的時代恰好點中了政治家的心脈,也滿足了世博會獨一無二標志性的訴求。但我希望,中國館的設計是特殊時代的特殊建筑觀的終結。”
節(jié)能環(huán)保??概念的常態(tài)化與操作的表面化
綠色低碳也是這次學術論壇的主要議題,在建筑師的發(fā)言中,有人熱情支持、有人被動響應、有人把它當成時髦風尚、也有人不予理睬。建筑師的論壇大概如此,永遠沒有共識、也沒有結果。
但本屆世博會的建筑,幾乎百分之百打出了“綠色節(jié)能”牌,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加入綠色的技術或是概念,“綠色”儼然已經成為建筑圈內最熱門的詞匯。這種綠色環(huán)保概念的常態(tài)化確是一個進步,不管大家是主動還是被動,至少開始習慣性的關注這個問題。
但論壇上有人質疑:這么多場館號稱綠色,能有幾個是真“綠”。這樣的說法對于設計師辛勤的工作有些苛責,但追問才能獲得真正的進步。綠色節(jié)能的手段、措施究竟多少是表面工夫?或僅僅是在原本“不健康”的設計基礎上增加的補救措施?
有的展館為了獨特的造型需要,把本來適合于低層的大型展廳架在高空。可以設想,全部的觀展人員被一次次的用電梯運送至30到60米的高空??這是預計7000萬人不可思議的訪問量!在一個欠科學的設計中,電梯本身再節(jié)能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還有在裙房包裹一周的鋁格柵,用量驚人,孰不知鋁材不同于其它金屬,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巨大的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綠色建筑難道就是把巨大的消耗轉移到建筑材料的生產過程之中嗎?
有了太陽能、地源熱泵、水處理的建筑就一定稱得上綠色嗎?建筑本身的設計恰恰是被刻意忽略的關鍵所在。
綠色建筑在噱頭與真實之間,撲朔迷離、界限模糊。我們才剛剛起步,需要創(chuàng)意、需要系統(tǒng)、需要更深的追問。
世博會的意義??嚴肅的信息分享與娛樂的嘉年華
自1851年倫敦的萬國工業(yè)博覽會起,世博會已經度過了近160個年頭,在那個信息封閉的年代,最初的世博會給了參展各國一次全面展示其成就的機會,并且促進了大家的交流與合作。
而時至今日,信息時代已讓地球同村化,信息的傳遞在虛擬世界中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世博會是否還能承擔起最先進的科技、文化展示功能,或者說,它的意義是否還有想象中的大;同時,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世博會,主題是否過于籠統(tǒng)和廣泛?
世博會還能實現(xiàn)原本的價值嗎?或是干脆已成為一場盛大的嘉年華會。
同時,中國再次將世博會推向了無法超越的顛峰之后,世博會還能走多遠?
世博園的建設??綠色的理念與巨大的消耗
世博園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數(shù)百萬平方米面積的建筑拔地而起,里面眾多的技術、做法都是世界之最,相當于新建一座標準極高的城鎮(zhèn)。這為了一次讓全世界集體狂歡的“春晚”。
世博會大多數(shù)的各國自建館將在會后拆除,但當你走在它們中間,看到的也是同樣的鋼材、同樣的混凝土,巨大的投入支撐著短短幾個月的壽命。
對于會后永久保留的“一軸四館”,規(guī)劃設計已作了會后利用的考慮,幾個主要場館將變成上海市重要的市民文化設施。但對于“會(賽)后利用”這個世界級的難題,我仍然擔心,過多的場館并置、過于龐大的場館規(guī)模、場館之間過于離散的布局,很難適應于它們被同時的、方便的、高頻度的使用。那么,建筑不夠高的利用頻率能否支撐自身龐大的管理和維護費用,長期持續(xù)的浪費是否會發(fā)生?這些建筑是否僅僅成為盛會的紀念?
世博會全力倡導的綠色理念與短時活動的巨大消耗構成了一個悖論。世博會也許可以為中國、為上海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但深諳建設資源投入的建筑師很難抑制自己的"婦人之仁",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嗎?
我一直有種想法,大型國際賽事、活動帶來的場館“會后利用”課題應該改為“會時利用”。一字之差決定了建筑服務主體的不同,一個是按世博園的要求建設,兼顧會后利用,一個是按老百姓需要的城市設施來建設,兼顧會時使用。世博園可以按照一所大學、或者一個綜合性公共社區(qū)來設計,畢竟短暫的盛會是不是達到功能的最佳沒那么重要,讓老百姓長期方便的使用才更具意義,也更體現(xiàn)綠色的建設方式!留下文化遺產的大學校園或是綜合性社區(qū)也更能讓人銘記這段歷史。
我們贊嘆上海世博會建設的巨大成就,追問的目的是期待我們的城市建設能繼續(xù)的前進!
我也期待著在開幕后去觀賞萬眾期待的世博會。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