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低碳城
如果認真尋找“低碳”兩個字在中國城市中打下的烙印,會令人大吃一驚:幾乎所有省份都有城市提出過建設低碳城市的口號,其中甚至包括煤炭輸出大省山西。在這些城市中,走得較快的有河北的保定、江西的南昌、廣東的珠海以及上海等城市。2010年初,一度傳出廣東、南昌、湖北、重慶、保定被批準為中國第一批低碳經濟試點示范區的消息,這讓不少意欲搶奪“首批低碳試點”頭銜的城市大為緊張。但最后該消息被證實為誤讀。
中國城市對“低碳城市”的爭奪源于2009年8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這次會議提出,中國下一階段將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展低碳經濟試點示范。接著,發改委相關人士透露,國家接下來計劃在十幾個省市發展低碳經濟的試點示范,隨后,中國各地城市迅速掀起了爭奪低碳經濟試點示范的熱潮。目前,廣東、北京、上海、保定、合肥、南昌都已經向發改委遞交相關方案。盡管目前還沒有一個城市得到國家批準,但一些城市已經開始以“低碳城市”自居。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低碳夢
為什么如此眾多的中國城市青睞“低碳”名片?這到底是一種環保意識的集體覺醒,還僅僅是一場作秀?有輿論認為,不少城市只是在跟風。
“我感覺現在也就是媒體在喊口號?!痹谝患裔t藥公司工作的沙小姐說,在她家附近的一個戶外廣告牌上,小區的開發商正在宣稱自己所建造的小區如何低碳,但沙小姐說,她自己就住在小區里,但并沒有享受到任何“低碳”的感覺。不過,環保界人士認為,目前人們對低碳形成共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盡管在具體行動上仍有進步的空間。
記者采訪了多個致力于綠色環?;顒拥慕M織,他們大都肯定這些城市的發展方向,但對其動機多少存有異議。
“大部分中國城市打出低碳口號,很多時候還是希望能夠得到政府扶持,獲得更多的政策優惠?!睔夂蚪M織大中華區政策研究總監喻捷含蓄地向記者表示,大部分中國城市提出低碳目標都站在“發展的角度”,雖然國外也是如此,但中國的情況“更加突出”。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主任陳冬梅,也對中國眾多城市提出建設低碳城市表示了隱憂。“低碳城市建設不是一個‘榮譽口號’,它應該是一個具體的規劃,有清晰的發展方向。”
不過,低碳作為一個環保、綠色的概念,能為大多數城市所接受,這被認為已經是環保的勝利。專家們把這歸結為人們對氣候問題的認識已經形成了共識。
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楊愛倫就表示,中國城市熱衷建設低碳城市,這跟全球氣候形勢的嚴峻性有關?!叭藗兌颊J識到了氣候變化的嚴重后果,要避免這個后果,就要對這個情況加以控制,減少碳排放,而低碳是應對我們所面臨挑戰的一個出路。”她認為,就這個意義來說,就不能說這些城市是在作秀。
中國南海研究院副院長朱華友博士也認為,眾多城市爭相建設低碳城市,首先是因為現在相當多的國家和民眾都已經認識到了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對人類的未來影響很大,低碳生活才是人類的出路?!皩夂騿栴}的共識已經形成?!敝烊A友說。
2009年之后,幾乎每個中國城市都有了一個低碳夢?!暗吞际且粋€方向,這代表了未來的經濟制高點?!睏類蹅愓f,中國的城市正在走出自己的道路,這些城市“都在貢獻一些不同的點子、經驗,乃至是教訓。”而這些,對中國城市低碳夢的實現有積極的影響。
中國城市的低碳經驗
盡管眾多城市對建設低碳城市抱有雄心萬丈,但現實是,由于低碳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并不清晰,其內涵、外延和標準都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不少城市的低碳夢無法很快變成現實,也無法對正在進行建設的低碳城市進行準確評判。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概念不明晰和起步較晚,國內還沒有可稱之為樣本的低碳城市。“國內的城市在這方面還都在學習,畢竟這個概念的出現還沒多久,在概念上、內涵上、指標上都還不清楚?!庇鹘菡f。但在這些積極發展低碳的城市中,有一些走得比較早,已經有一些經驗可供業界觀察。比如上海以及河北的保定。這兩個城市都是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地方政府合作的低碳試點城市。
“WWF目前只有兩個試點城市,就是保定和上海。”陳冬梅說,“當然,我們的工作也是有局限性的,一個機構、一個城市不太可能讓自己變成一個完美的模板,我們只是一直在用不同的方法去驗證?!?/P>
按照陳冬梅的說法,保定和上海是兩個完全不同特點的城市,因此,在建設低碳城市時,他們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雖然保定市是河北人口最多的城市,但與上海相比,保定中心市區的人口只有100多萬,只能算是一個中小規模城市。正是因為其“小”,讓保定在低碳發展上更有優勢?!氨6ǖ囊幠Q定了它更容易形成一個整體的城市發展目標,事實證明也是如此?!标惗氛f,保定形成具體碳減排目標的時間比國家碳減排目標提出的時間還早了兩年。圍繞這個目標,保定又出臺了具體的規劃,包括在交通、建筑、工業、招商、科研、教育和一些大的城市改造規劃。除此之外,保定還有光伏、太陽能等低碳產業。保定在產業方面的低碳嘗試獲得了普遍認同?!氨6ǖ漠a業已經發展,在意識上還比較創新。”喻捷說。因此,在保定的開發區,每天都可以看得到低碳經濟的成長,“總是有新的企業和新的項目入駐,每天都有新變化。”
不過,保定也有自己的問題。保定生產的低碳產品大都出口,如何在城市內部也加以利用還是個課題。此外,保定的低碳建設除了在新能源產業上已經得到實際發展外,諸如城市交通、建筑的低碳項目還在做規劃,尚未進入實施階段。喻捷表示,這樣就非常難以評估它的低碳成就到底有多大。
而在WWF的另一個試點城市―――上海,又是另一番景象。這是一個人口近2000萬的國際大都市?!吧虾5膯栴}更多更復雜,我們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方式。”陳冬梅說,因為難度很大,他們希望與政府合作來推動相關的低碳工作。由于上海市下屬的區政府都有自己的定位和主張,因此他們的工作是從區開始著手的。除了在公共建筑上推行在線能耗監測系統外,他們還打算和本地銀行合作,在金融體制上做一些嘗試,包括建立市場化機制推動低碳交易,讓低碳建設創造出更多的商業化機會。
從中國的低碳城市建設經驗中,不少專家都認為,把低碳建設和城市自身特點結合起來是比較好的方式。“低碳城市的建設有不同的模式,應該與每個城市的自身特點結合起來?!睏類蹅愓f,除了保定和上海,她認為,成都在低碳生活方式的概念普及上就做得不錯。朱華友也表示,每個城市要根據自己城市的特殊之處來發展低碳。
國外成功樣本
由于低碳概念率先出現在西方,中國城市在低碳建設道路上小心前行時,一些西方國家的城市已經挾科技力量和理念普及走在了前面。幾乎每一個專家都能說出一個自己心中的外國低碳城市樣本。
“在國外,做得好的城市有很多。”朱華友說,“比如丹麥的哥本哈根。之所以世界氣候大會在哥本哈根召開,就是因為他們在這一塊做得很好,在老百姓的能源使用、公交系統和風力發電上,都有一定的成就。”
2009年3月18日,哥本哈根提出要在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個零碳城市。哥本哈根的措施包括加大在風力渦輪機項目上的投入,讓風力發電成為主要能源;推廣電動車和氫動力車,讓這些車免費停放并免費在街角充電;通過使用生物質能源等使發電廠的碳排放降為零;鼓勵市民對綠色能源開發投資等等。
除了大名鼎鼎的哥本哈根,一個英國倫敦郊區的社區也受到了陳冬梅的推崇。“住在這里的家庭,樓房冬天不需要供暖,夏天不需要供冷,他們通過樓體的設計、建材的選擇,不用家電,就讓房屋處在一個很舒適的居住條件下。在照明上,他們采用一些可再生能源,比如生物質發電;交通上,這個社區沒有停車位,但有公共租車,這樣就減少了每個人購買車的可能性?!?/P>
喻捷則介紹了斯德哥爾摩。斯德哥爾摩計劃在2050年建成零碳城市,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斯德哥爾摩就已經開始了環境保護行動,已經形成完善的政策決策執行體制,每個環節都會考慮環境和氣候變化因素。目前已經成功實現1990年基礎上的25%二氧化碳減排,計劃2050年去除所有的化石能源供給。斯德哥爾摩在建筑節能上,地產商要通過綠色建筑標準審查,由斯德哥爾摩能源中心提供專業支持;自行車專用道,使68%的市民都能騎自行車上下班,75%的公共交通以可再生能源為燃料,7萬輛汽車使用新能源。除此之外,還有低碳社區和公眾教育計劃,低碳城市建設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國外低碳城市的建設,往往目標明確,規劃清晰具有可操作性,最主要的是,他們通常不具備“口號”式的噱頭,這讓專家們感到實在。
我國應該怎么做
在總結國內經驗的情況下,如何與國際經驗結合起來,專家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從國外來看,低碳城市的建設首先是要確定碳排放源在哪里,這是第一步。其次,要弄清楚城市進行碳減排的潛力在哪里,包括技術和成本上的潛力?!庇鹘荼硎荆瑸榱诉_到這個目標,一個城市要在制度創新、政府機構設置上下一點功夫。
陳冬梅則表示,一個城市的低碳應該有具體的目標,“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城市應該有一個清晰的發展方向。比如國家的目標是40%-50%,城市給自己的減排目標又是多少?10年、20年、50年后,這個城市的碳排放情形是怎樣的?居民怎么享受碳排放成果?相關項目怎么設計,怎么規劃,都應該包括在其規劃中?!彼硎?,一個城市要建成低碳城市,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目前的碳排放水平,以及目標中的未來碳排放水平?!斑@個數值之間的差距,就決定了你要采取哪些行動來縮小差距,實現目標?!?/P>
不過,在中國建設低碳城市的難度還是很大。尤其是在國家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標以后。“比較矛盾的一點是城市與國家的減排目標之間的關系。”喻捷說,在國家減排目標公布后,每個城市都已經從國家那里領了減排指標,單單要實現這個目標都已經比較吃力,如果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以提高,就必須要有相應的鼓勵措施。
陳冬梅則對國內出現的一些苗頭感到不安?!爸袊牡吞汲鞘薪ㄔO面臨的問題非常復雜,首先是其過于追求經濟增長。前陣子看到報道,說中國如果想保證勞動力就業,GDP必須達到8%,才能保證社會穩定,我并沒有去分析GDP達到8%是否必要。但如果我們的政府決策者都被這樣的邏輯所左右,他們就不會單純地看低碳的發展了―――他們只會在整個經濟情況穩定的前提下才會考慮低碳。因此,我們不能用理想化的方法來操作低碳城市建設?!背酥?,由于國際經濟不景氣,政府開始更多將重心放在國內消費力的拉動上,陳冬梅表示,如果處理不當,這也容易形成誤導。“比如說北京,目前北京本身的交通狀況已經非常惡化了,汽車保有量逐年大幅增長,但北京現在還不斷鼓勵市民買車?!彼J為,這就是非常嚴重的誤導,為了消費而消費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浪費,也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碳排放。
由于想走低碳道路的中國城市越來越多,不少城市也在積極做規劃和行動方案,但大部分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并且由于信息不對稱,可能會導致一些重復建設:一些起步較早的城市已經做過的嘗試,起步較晚的城市又重做一遍。
WWF表示,他們希望未來能構建一個城市之間的信息交流網絡,形成資源共享,“讓這些城市認識到,到底哪些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哪些是必須關注的,他們就會知道他們應該努力的方向。”除了城市和政府,一些國際機構和一些大財團也很關注低碳。建成信息網絡能夠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合力。
對海南以及??谌绾谓ㄔO低碳示范省和低碳城市,喻捷說,“因為資源和地區不一樣,跟別人比是很難比的。比如北京和??诰筒荒鼙?。這還要看你有什么資源,是煤炭資源,還是水能、風能資源?因此只能自己跟自己比,跟原來的發展路徑比?!?/P>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