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知世博紀念公園感受自然
在一個春意盎然的日子里,記者從愛知縣首府名古屋市乘坐磁懸浮列車,來到愛知世博紀念公園。紀念公園由愛知世博園“變身”而來,保留了當年的迎賓館等少數幾座建筑。公園免費開放,現在已成為人們散心休閑的好去處。
在公園里,最大的感受是安靜。運送游人的燃料電池巴士在園中緩慢穿行,乘務人員友好地向游人招手致意。
公園里正在修建一座地球市民交流中心,內設體育館、草坪、廣場、市民交流場館。愛知世博會的主題是“自然的睿智”。即將完工的體育館也充分體現了“取之于自然,回歸于自然”的“自然的睿智”。照明用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通風是自然換氣系統,冷暖空調通過冷熱水循環系統解決。
園內有兩座大型建筑,是愛知世博會用于展示已滅絕的猛犸象的地方,現在這里已變成溫水池,供兒童游泳。路邊有愛知世博會的吉祥物森林爺爺和森林小子的雕塑,他們身上長著植物,咧著大嘴歡迎游客。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展館的所在地現在已變成一片寬闊的草坪。據公園管理人員說,將來在草地最邊緣的地方,將開設讓孩子們體驗農業的農園。
塔月廣場曾是日本展區的所在地,塔月是一種月亮形狀的雕塑。由于日本是東道主,在世博會期間這里曾是最熱鬧的地方。日本展區包括長久手日本館、名古屋館、愛知縣館、中部千年共生村。沿著主路向前走,是多功能廣場,這里曾是德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展區,現在留下了一些照片貼在路邊指示牌上,供人們追尋當年的記憶。
愛知世博園的前身是愛知青少年公園,修建世博園時,這里的水池、溝壑、樹木盡量保持原樣。為了方便游客參觀,在空中架起了世博園環路,兩旁是各國的展館。現在大部分環路已經拆除,但還留下一小段留作紀念。環路盡頭的廣場上有大片的菊梅和桃花,有些桃樹上開著紅白兩種顏色的花,吸引不少游客駐足欣賞。路旁還有志愿者栽種的水仙花和蝴蝶花。愛知世博會期間,有數萬名志愿者在園內幫助維持秩序,進行垃圾分類,為游人指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經過愛知世博會后,“自然的睿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紀念公園里,處處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到愛知人為把公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更加環保而付出的努力。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