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歷史名人遺跡應受保護
國家文物局長單霽翔:三類歷史名人遺跡應受保護
去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位于北總布胡同的故居差點被拆,引發北京名人故居保護的爭論。名氣大到什么程度,遺跡才值得保護?昨天,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表示,北京地區有三類名人的遺跡需要保護,這些名人都應該是值得社會尊敬的人。
21日下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北京大學演講,題目是《文化遺產的現狀和展望》。提問環節,現場有學生質疑,有些名人遺跡被列為文物保護名單,但很多更有價值的遺跡只因為名氣不夠,不能得到應有的保護,比如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就差點被拆掉。
對此,單霽翔回應,北京地區應該有三類名人的遺跡應該保護:一是無論是教育還是研究北京歷史都離不開的人,比如于謙、袁崇煥、朱彝尊、顧炎武等;二是北京地區的京派文化代表人物,京劇有梅蘭芳、程硯秋等,文學有矛盾、老舍等,還有一些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是在北京市居住過的民族精英和英雄,比如宋慶齡、郭沫若,以及曾擔任過國家領導人的人。
單霽翔補充說:“這三類名人是針對北京地區而言的,其他地方應該有不同的標準,我認為不應該和北京一樣。”他表示,名人遺跡保護應該凝聚著社會對他們的尊敬,希望他們的事跡和品質能傳承下去,所以宣傳當地名人、宣傳國家精英的事跡是最重要的。
談到對近現代文化遺產保護的遺憾,單霽翔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1958年3月到12月,人民公社的牌子鋪遍了祖國的大地,當我們意識到這種文化現象應該予以保留的時候,再開始找人民公社牌子,全國只剩下了兩塊,第三塊都沒有找到。”他說,20世紀是人類變革最激烈的時期,也是人類遺存損失最快的時期,今后文物保護要向重視20世紀遺產、當代遺產保護的方向發展。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