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總規劃師唐子來
| ||
|
世博會首設城市最佳實踐區,本報專訪總規劃師唐子來??
昨天上午,位于世博E片區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成都案例“活水公園”正式向公眾開放。整個城市最佳實踐區,仿佛是一個融匯古今中外建筑風格的夢幻社區,既有未來科技,又不乏自然景觀。而這一切,被稱為城市最佳實踐區之父的唐子來教授早有運籌。
城市最佳實踐區這個從無到有的創舉究竟是如何實現的?昨日,本報記者專訪了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總規劃師、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系主任唐子來。
談最佳實踐區主要展示四個領域
記者:很多人對城市最佳實踐區比較陌生,您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唐子來:城市最佳實踐區是世博園區中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集中示范基地,將成為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街區改造范例。城市最佳實踐區主要有四個展示領域:宜居家園(尊重市民)、可持續的城市化(尊重自然)、歷史遺產保護和利用(尊重歷史)、建成環境的科技創新(尊重科技)。
記者:上海世博會首創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已經開始迎客了,您怎么評價她?
唐子來:我的感覺是太爽了!從概念的提出,到規劃的設計以及最后的建設,都能夠完完整整地實施,并以理想的效果呈現出來,我認為這是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最好的演繹。
記者:這么大一個工程,這么多項目,就沒有打一點折扣?
唐子來:沒有一點折扣。在規劃設計時,哪里要劃掉一筆,哪里要添上一筆,都是按我和設計團隊的意愿來執行的。在施工時,更是嚴格按規劃來建造,無論是哪個國家,無論是多大名氣的大師,都沒有例外。
記者:城市最佳實踐區這么多案例,您最喜歡哪個?
唐子來:80個案例,我都非常喜歡,都從不同方面體現了城市最佳實踐。在這里展出的,都能在世界各國的城市里找到原型,理念和核心都沒有變,她們都是瑰寶,是世界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
談模擬街區實體案例展示未來城市
記者:這幾天試運營,游客對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模擬街區贊不
絕口。她究竟好在哪兒?
唐子來: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北部模擬街區是整個世博園區中獨具特色的展示區域,作為實體展示案例的建筑物,其開放空間、交通方式和街道設施等建成環境元素不僅被整合成為一個“模擬街區”,而且完整地體現街區層面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包括混合用途、緊湊形態、公共空間主導、非機動化交通方式、有效利用既有的建筑和設施。
記者:這樣的設計是否是對未來城市如何發展的一種探索?
唐子來:是的。多樣化的建筑物為街區未來發展采取混合用途模式提供了有利條件。各個建筑組群形成緊湊的形態格局,界定街區的開放空間和有效圍合組群的院落空間。公共綠地作為參展案例,形成以公共空間為主導的街區空間格局。街區內部交通采取非機動化方式,自行車交通作為參展案例使游客可以體驗無盡樂趣。
記者:零碳、太陽能、清潔能源等字眼,無數次地出現在各個展廳里,很明顯,這些案例都在努力探索更好的城市生活方式。您能給大家闡述一下嗎?
唐子來: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案例確是在環境設計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實踐。比如,利用原南市發電廠的江水冷卻系統,建立區域性的江水源空調體系,可以顯著地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廣泛地采用LED照明技術,不僅大幅減少能耗,而且能夠實現智能化的照明控制和夢幻般的燈光表演。街道和景觀設施不僅為游客提供便利、舒適和愉悅的活動環境,也是生態環保的創意設計領域,還將展示參展城市的各自文化特色;像羅阿大區的玫瑰園、溫哥華的木構
亭、馬德里的空氣樹等。
談實踐區亮點老工業建筑改成展覽建筑
記者:我發現高聳如云的煙囪就聳立在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核心圈,很多老上海都說那里就是上海的老工業集聚區,是這樣嗎?
唐子來:是的,城市最佳實踐區所在區域原為傳統工業集聚地區,其中南市發電廠更是百年老廠。將老工業建筑改造成展覽建筑也是最佳實踐區的一大亮點。在城市最佳實踐區中,保留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利用占總建筑面積的60%以上。
談實踐區命運城市最佳實踐區將保留
記者:成都的活水公園也是城市最佳實踐區的一個案例,您是怎么選中她的?
唐子來:我是從頭到尾都推薦的,成都活水公園是宜居家園的典型案例,還拿了聯合國大獎,是我們邀請成都來參展的,這個案例獲得了遴選委員會的一致肯定。在城市最佳實踐區中,她是作為城市的公共綠地來修建的。公共綠地案例參展,這在世博會上還是史無前例的;她能將城市污水通過濕地等生態凈化的方式,變成清水,還能養魚,這是一個讓城市最佳實踐區增光添彩的案例。
記者:世博會結束后,城市最佳實踐區會拆除嗎?
唐子來:之前本來定的要拆。但把展覽的建筑都拆掉,還能說是城市最佳實踐區嗎?我認為,這個區域內,只能有搬走的東西,不能有拆除的東西,這才與主題相符。因此,我就對市長說:“拆除是不符合城市最佳實踐區定位的。”按國際慣例,世博結束后,其他國家的館都要拆除。不過,城市最佳實踐區本身就是城市的模擬街區,她的展館、公共綠地都可繼續利用,保留下來對整個區域的品質還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經過多方考慮,現在已經定了,城市最佳實踐區不會拆除,這里將成為一個以創意產業為主導的園區。
“滬上?生態家”一滴水的空洞里是設置的一臺臺電腦
□記者手記
生活跟著夢想在飛翔
未來的城市會是啥模樣,未來的人將怎樣生活?當我還苦苦思索的時候,上海世博會最大的創新亮點??城市最佳實踐區就將夢想中的N種可能擺在了我的眼前。一走進上海世博園城市最佳實踐區,我就體驗到了一種生活跟著夢想一起飛翔的感覺。
法國阿爾薩斯雙層水幕太陽墻,能通過透明的水幕外墻為整幢建筑提供能源;德國的“漢堡之家”,外表就是個有趣的紅磚房,就像剛拉開的“抽屜”隨便疊加在一起之后產生的神奇效果就不需要任何空調或取暖設備;穿過法國玫瑰園、越過丹麥奧登塞的自行車道笑臉組合,還能看到沙特麥加恢弘的“帳篷城”,馬德里神奇的竹子屋能夠自我供能、自動降溫……總之,在這個模擬著城市生活、工作、休閑、交通等功能的綜合街區,每棟小樓、每條街道、每個細節都是展品,燈光、自行車道、遮陽系統、花園都代表著一種未來可能的生活形態。漫步在這個街區,我能提前領略未來城市的美好生活方式,感知城市未來發展的理念。正如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總規劃師唐子來所講,這里就是放飛夢想又實現夢想的地方。
唐子來,同濟大學教授、城市最佳實踐區總規劃師,一手策劃了世博會歷史上第一個城市最佳實踐區的誕生。將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個經典案例展示在世人面前,將人們對城市美好生活方式的憧憬與努力展現得淋漓盡致。談起城市最佳實踐區從無到有的過程,唐教授形容就像作畫,畫紙是一片老舊的城區,而作品則是一座實實在在的“未來之城”。
編輯: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