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世博門票設計師 揭秘鮮為人知的細節

“雖然門票只有方寸大小,但需要傳遞的要素很多,所以這次設計不僅僅是排版設計,必需是展現國際化語境,體現“世博會”精神,讓老百姓喜聞樂見,辨識度高、有創造性的設計。”
險些擦肩而過的設計者 一夜想出的靈感
說起門票設計方案最后被采用,閔潔連說這是自己和世博的緣分,很少參加各種比賽和競標的她,一開始對門票設計方案評選并不十分熱心,甚至都沒有參加說明會。直到截稿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我突然想起來這個事了,就開始設計,誰想越設計越覺得有趣。”這個晚上,閔潔確定了門票的第一個特點:采用圖形語言,易于識別。
由于世博門票種類繁多,易于識別成為門票設計的重要前提。閔潔選用了生動活潑、現代感十足、富有代表性的圖形,如:箭頭代表指定日,太陽代表平日、月亮代表夜晚、數字代表次數等,從而跨越了文字識別的障礙,具有很高的辨識度。閔潔說,“我的設計目標就是老少咸宜,中國人外國人都能看懂。”
圓點設計代表現代城市概念 方便防偽
閔潔告訴記者,這次門票設計最滿意的地方,就是拼成各式圖案的圓點。“我們已進入了數碼時代、信息社會。通過‘圓點’這一抽象元素,把城市的概念融入到設計中,表現了現代信息社會和數碼時代的特征,閃動的‘圓點’仿佛跳動出現代城市生活的節奏,突出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主題。”
巧合的是,當最后入圍的三組方案放到負責防偽的“中鈔”專家面前,專家一眼就看中了閔潔的方案,說點狀應用及留白在功能上十分有利于防偽工藝和印刷,也讓完全不了解防偽技術的閔潔又驚又喜。
門票設計一共改了四版 保密措施嚴格
閔潔透露,從初稿到最后的定稿,大的修改一共有四次,主要有顏色的調整,海寶形象調整,“為此,還特意為門票專門設計了海寶的形象。”最大的改動,是“手指”變“箭頭”。世博會指定日普通票上,是一個“箭頭”指向標志,但在最初的設計中,這個“箭頭”用的是“手指”。閔潔解釋說:“專家評審時,指出部分國家和地區可能對這一手勢有歧義,所以我又做了大量的調研,最終選用了世界范圍內都適用的‘箭頭’代替。”
閔潔說,整個設計過程,保密工作相當嚴格。設計的圖紙,文字都要妥善保管,為防止黑客盜圖,存有票樣圖片的電腦甚至都不能上網。她也不能對外透露任何關于門票的內容,哪怕是自己的家人,“那個時候,我的家人只知道我在設計門票,至于設計成什么樣,評選進入到哪個環節一概都不能說。”
漫長的評選過程,嚴格的審批,讓一批一批的參選作品被淘汰,閔潔的設計方案卻一次一次通過,她的心態卻從來沒有變化,“從一開始我就不在意是不是被選中,可能我這個人性格就是這樣。”她說,她已經不記得得知方案被采用時的心情了,“反正也不是很激動,大概是做了很久的關系吧。”
除了門票,閔潔也關心世博的其他內容。在她看來,世博和奧運是代表了兩種最高的追求,“奧運追求的是拼搏精神,而世博追求的是創新。世博會展現了一個國家的文化、科技。”在已經公布了效果圖的展館中,英國館和由藤條組成的西班牙館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屆世博會都留下了許多發明創造,這一屆世博會大概會在環保,節能方面給人驚喜。”
---------------------------------------------------------------------------
記者手記:勇于挑戰自我的設計者
---------------------------------------------------------------------------
閔 潔
傳達設計學院“商業策劃設計”專業學科負責人
1998年 畢業于東華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8年至2003年,先后在外資企業市場部、廣告公司和設計公司工作,任設計部主管、藝術總監等職。期間負責包括平面設計、企業VI設計、廣告創意和商業策劃等眾多項目,執行了一系列成功案例。
2003年至2005年,赴英國留學及做專題研究。
2004年 畢業于英國伯明翰設計藝術學院(Birmingham Institute of Art & Design),設計管理專業(Design Management),獲碩士學位。
2005年初至今 任教于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傳達設計學院。編輯: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