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與城市宏觀規劃和微觀設計的關系
論壇中,同濟大學景觀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主任助理、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景觀設計研究室主任胡玎博士制作了由360張圖片組成的展示當代有關城市發展綠化的照片,用來直觀地展現當代綠化發展的方向和重要觀點,其中包括了宏觀規劃、微觀設計等不同方面的觀點以及實例更大家探討。
宏觀:景觀規劃設計學
綠化景觀宏觀設計包含了規劃、設計、保護、建設和管理戶外自然與人工環境得應用型學科,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目標。具體表現在風景資源(文化與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水利風景區)、綠色基礎設施(生態基礎設施、綠色廊道、防護林網、大地綠化、生態示范區等)、城鄉綠地系統、城市公共空間(公園、廣場、街道、濱水區等)、附屬綠地(居住區環境、校園、企業園區) 、傳統園林、風景園林建構筑物等來展現當代園林綠化宏觀景觀設計的大致方向。
時間荏苒,社會飛速發展變化成科技無處不在的世界,淡化綠化缺乏發展已經漸漸被人類發現,如今全世界都在緊鑼密鼓開展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進程,改善生態則是重中之重,中國由于人口密度相對高于世界其他各國,高密度居住環境便是全國普遍居住方式,綠化便是城市居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改善城市居住生態環境已近被搬上了國際的舞臺,例如在美國某地有一塊本身為化學生產基地的地域,之后建設成停車場,面積不大的一處綠化改造反而偏偏獲得了美國當年的行業中起到舉足輕重的獎項,其因為改善了當地有害土壤的常年毒素囤積,改善雨水進入有害土壤影響當地水質的情況,使改善城市生態落到了實處。
同時,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多布置色葉植物、花灌木、香源植物以及多年生化卉;多布置有益身體健康的保健植物;適當配植鳥嗜植物和蜜源植物,吸引動物和生物,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居住環境等同樣是宏觀景觀設計的重要因素,而設計工作則要滿足居住區不同人士的需求,帶動綠化景觀中文化的不斷發展。
微觀:城市特色(文化)景觀規劃設計
微觀城市特色(文化)景觀規劃設計對于城市建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特色設計重視文化元素的展現和發展,以文化為切入口把綠化城市建設的實施變得更加親近人類的生活和文化傳承。其中城市特色(文化)景觀規劃設計包含了三方面的協調原則,從構成、時間、空間三個角度彰顯了其設計的豐富內容。
通過更為細致的研究和探討,三個角度的設計分別從物質性文化和非物質性文化的協調、歷史文化和當代文化的協調、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協調這三方面詮釋微觀設計的理念發展和內涵。
胡博士例舉了親身經歷的景觀設計工作來說明三原則的內涵,例如江蘇鹽城當地準備建造一個50公頃的公園,整個園內包含了大面積的水景,而由于大面積水景的緣故形成了園內需要建設30多座橋的背景,當時設計團隊以當地歷史為建造設計靈感的主要來源,以當地歷史文化命名了大部分的橋名,并以家橋、國橋、天下橋為整個公園的主題。
整個公園展現了當地的諸多方面的文化和生活景象,充分詮釋了歷史文化和當代文化這點的協調。
除此之外,上海2010年世博會上全方位地展現了以上三點的協調原則,丹麥館展示的小美人魚雕像和非洲館中的真人表演顯而易見地表達了物質性文化和非物質性文化的協調。
視眼轉移到浦西園區,世博浦西園區歷史上具有傳承文化作用的江南造船廠舊廠房改造成為世博浦西“三大館”之稱的世博博物館、綜藝大廳與文明館,現代的展館設計與老廠房遺址凸顯了歷史文化和當代文化的協調。
縱觀整個世博,上海世博會最為明顯的交流還是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協調,氣勢磅礴的外國展館群和不計其數的外國文化表演告訴全世界世博是整個世界文化交流的舞臺,也是城市建設設計中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協調。
編輯: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