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人對園林要投入更多的專注
中國園林最根本、最核心的是意境美。所謂意境,即通過有限物象來實現無限意象的空間感覺。這種看似很“虛”的東西,是需要設計者多年潛心學習,不斷積淀才能達到的境界。但是,在很多城市,仍能看到不少膚淺、簡陋甚至是“丑陋”的園林景觀。筆者認為,多年來存在于園林業內的浮躁習氣,是癥結所在。過分注重經濟利益,疏于對專業知識的鉆研,不僅不利于從業者個人成長,對于一個蒸蒸日上的行業而言,也很難可持續發展。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利益至上”盛行一時。城市建設不斷升溫,又將園林行業帶入快速發展期。在這一背景下,各種規模、類型的苗圃如雨后春筍;園林公司每天都忙于承接工程,開發各地市場;園林設計師不分晝夜忙著畫圖,甚至連回顧自己作品的時間都沒有。一位園林界老專家曾表示,中國傳統園林是世界建筑的精粹,它的設計理念和手法有很多都值得今人學習。各具特色的地方園林風格彰顯中國園林的博大精深,可惜的是,現在到處只曉得抄襲,不知道如何去領會古人的智慧所在,不懂得挖掘經典作品的內涵,“千城一面”的問題一直存在。園林設計建造要因時、因地制宜,現在的設計大多只知道仿古、仿洋,從仿清到仿明再到仿宋,到塑造所謂的歐陸、北美、地中海風情,這不僅僅是缺乏創造力的表現,更是心浮氣躁、學而不精的結果。
在社會發展的特定階段,以犧牲自然資源為代價謀求經濟快速增長往往難以避免。但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和普通市民呼吁在城市建設中不得破壞自然資源,這已經是人心所向。
鄰國日本的園林精致、細膩。眾所周知,日本的自然資源非常有限,但日本園林已處于全世界園林行業的領先位置,這與其精耕細作、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深挖內涵并做到極致的態度密不可分。在日本,很多苗圃都是家族世襲企業,一代又一代人潛心學習植物學知識,摸索樹木養護技巧,將其視為事業去發揚、傳承。在園林設計中,設計人員不斷挖掘園林文化內涵,對于任何細節都仔細斟酌,在營造優美景致的同時,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這是典型的內涵擴大再生產的例證,因為他們沒有多少資源可以去“揮霍”,所以只能是螺螄殼里做道場,把小文章做深做透。
園林內涵的挖掘、技術的發展、文化的傳承,都需要從容的心態,日積月累才能由量變到質變。園林從業者不妨多學學國外同行潛心鉆研學術的態度,將更多的精力真正放在園林之中。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