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很美有賴誰?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近年來,各地盛行大造水景之風,如果說在水資源較為充沛的南方及沿海城市建造水景是無可厚非的話,那么在水資源較為匱乏的華北、西北地區,一味追求人造水景則不占“天時地利”,尤其是當社區精心設計的水道、湖面因缺乏管理,不是干涸就是臭氣熏天時,就連基本的“人和”也失去了。
東方園林崇尚自然,造景中有“無水不成景”、“無水不成園”、“園以水活”等設計思想,可見水景在營造景觀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水在國人眼中一直都是靈性的象征,而在缺水的北方則又更顯彌足珍貴,因此水景住宅頗受人們歡迎,而一個好的樓盤缺少了水也似乎缺少了靈氣,設計大片水景也是樓盤品質與檔次的直觀體現。“水”成為大部分中高檔樓盤最吸引置業者的一大自然景觀。
而隨著水資源的日益匱乏,水景管養成本越來越高,若干年前人工打造的美麗水景樓盤如今大多已“不堪入目”,業主們滿懷期望的水景在衰敗中普遍荒廢,成了小區內大煞風景的敗筆。
靚麗水景何以淪落成敗筆?
臟:死水一潭雜物飄零
在某社區,中庭花園里寬不足兩步,長僅十來米的曲折水景里漂著食品包裝袋等垃圾。一位住戶說,剛搬來時水溝里的水是清亮的,由于是一潭死水,無法流動,沒過多久清水就變成了渾水、臭水。一下雨,雨水順著流入溝中,把溝水變得更臟。夏季水蒸發得快,水溝里的水又少又渾濁,氣味很是難聞。據小區陳先生說,當初購房時看到的效果圖上的水是可循環流動的,可是后來流水卻變成了死水,“如果是可循環的水,情況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陳先生還擔憂,水溝如果發生滲漏,滲入下面的化糞池,臭水將會溢得小區里四處皆是。
干:“小橋流水”已成回憶
記者在某社區看到,園區正大門內右側的數個小池塘,其中3個已基本干枯,尚未干枯的兩個池子里,混濁的水面上水色泛黃,漂滿了紙屑及枯枝敗葉。小區內,類似小型瀑布的水景也已干涸,一個個鵝卵石在炙熱的太陽光下被曬得發燙。在園區的噴泉內,噴頭銹跡斑斑。在小區澡堂邊,一處原本極具創意的“小橋流水人家”,也因人造小河被烈日完全曬干……小區業主張先生告訴記者,6年前他剛入住該小區時,當時小區內的水景還“熱鬧了一陣子”,那時基本上每天還能看到“滿池春水”、“小橋流水”等別致景象,但此后這種景象就成為了永久的回憶。
臭:夏天難過掩鼻而過
某小區內綠樹成陰,綠化效果不錯。與小區美景極不協調的是呈現在大門后的一池面積約數百平方米而混濁的污水,在強烈的陽光下散發出淡淡的臭味。“這水塘里的水全是死水,半年沒換了!”業主郭婆婆告訴記者,該水塘原本是開發商賣房時小區景觀主要“賣點”,可建成后每年才換一次水,最近一次換水都是春節前的事了。因此水塘之水很臟,魚類難以存活,且塘內積淀了厚重的污泥,而今此“水景”反而成了小區景色的一大敗筆。沿水塘向內直行百余米,是一個深度極淺直徑約10米的大噴池,記者看到池內沒有一滴水。隨后記者看到小區內一座“山水”相連的假山,因假山完全沒有水的流動,假山下的水池自然失去了應有的容顏……
水景已然成為社區居民最關注、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水景社區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水景之路應當怎么走?如何去營建美好、真正宜人的小區水景?
編輯: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