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很美有賴誰?
專家解讀水景謎團
社區水景陷入困局,成了居民不解之謎,人居環境委員會專家組組長開彥為我們揭秘社區水景運營及管理謎團。
謎團一:水源問題
目前,我國的水景住宅主要有三種形態,一種是完全借用天然江河湖泊的自然景色,將房子建在有水的地方;第二種是引水入園,將江河湖泊之水引入社區結合人工造景;第三種就是人造水景,這是現在大部分水景社區普遍采用的一種辦法。從水景住宅的形態來看,水景住宅的水源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江河湖泊的自然水源、自來水、經過處理的中水。目前,人造水景水資源通常是以后兩種為主。
謎團二:養護成本
據了解,水景住宅中的水景維護占了小區物業管理中的極大比重。在深圳,一個3000~4000平方米的游泳池,每月的維護成本加上人力成本就高達15~20萬元,這些成本包含水循環投入、水泵投入、電力投入、消毒投入、維護投入以及人工投入。過高的維護成本令很多物業公司不堪重負,對小區水景的養護也就江河日下。
至于其他水景設施,也是從物業管理費中支出,且是有出無進,這就要涉及水景住宅的水處理技術。
一般來說,水景住宅的開支主要在于水、電方面,如果一些樓盤前期設計不合理的話,將會造成水流量過大,而且,如果小區沒有水處理系統或水處理系統不過關,那么,小區內每天巨大的水流就會被白白浪費掉,不能循環利用,從而導致耗費無度。
目前,在人工建造的湖泊中,水景湖泊維護和水源更換等方面的費用是水景住宅中后期維護費用的主要項目。而在目前物業管理收費標準中,還沒有人工湖泊水資源維護費用的規定,該項費用一般都是從綠化費和維護費中支出。由于目前普通住宅物業管理費用收費標準固定,所以,如果人工湖泊維護費用數額巨大,將有可能超出物業管理收費的規定標準。這些費用最終都要轉嫁到物業公司及業主頭上。因此,開發商在做小區水景前期規劃時,應把握適度原則,要考慮到后期水景的養護成本,避免單純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導致水景泛濫。
謎團三:中水系統
所謂中水相對于上水(自來水)和下水(污水)而言,其基本原理是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污水收集起來,經特定設備的生物處理后,引回住戶及社區,用于沖廁、綠化、洗車、消防及造景等,將有效節水30%以上。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中水的價格為每立方米1元,相對于自來水的價格而言,維護成本將大為降低。
據了解,目前,我國許多水景項目普遍存在維護成本較高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在水景建設過程中,沒有采取中水處理系統或滲漏水系統做得不到位,造成大量自來水的損耗,增加了維護成本,也加重了業主物業管理方面的負擔。
從實際情況來看,現在已出現居住小區自己建立中水處理系統,把大量洗澡水、洗衣水、景觀用水、使用過的循環水回收后集中于污水處理廠進行再利用,以供給景觀水資源。其實,這不失為一條既經濟又實用的水景處理辦法。
這種中水處理系統將成為水景住宅中水資源來源的新途徑。通過一次性投入,可實現居住小區水資源的重新利用,同時也減少水景住宅的維護成本。
開彥認為,一個小區至少需要具有10萬平方米以上的居住人群,才能滿足中水處理所需要的廢水。也就是說,只有一定規模的小區才具有建立中水處理系統的條件。另有專業人士認為,市場上真正能做到人工水景的住宅小區項目應該是一些開發量在15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住宅小區。一些開發量相對小的水景社區將無法使用中水系統。
不可否認,住宅小區中若有水景的確令人賞心悅目,但開發商在建造時不能一味追求美觀而不計日后的維護成本。
目前,一些開發商為促進項目銷售,往往不切合實際地增加水景面積,與整個項目的實際面積失調,同時與后期維護出現脫節。這一方面增加了開發成本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業主的物業費。當物業管理費難以支持時,原本美麗的湖泊就變成了一洼臭水。
因此,在進行水景規劃時,一定要考慮以后的維護成本,從實際情況出發,以生態優先和經濟實用為前提,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水景住宅的優勢來。
編輯: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