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沿海開發綠化有何作為
我國黃海之濱,有一塊廣袤的土地,陸域面積3.2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54公里。這就是江蘇沿海的連云港、鹽城、南通三市。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由此這一地區的開發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面對這一市場,工程商和苗木生產商能有什么作為?該做些什么呢?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規劃期為2009年至2020年。其中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地區發展的初始動力。《規劃》指出,江蘇沿江地區將圍繞連接長三角和環渤海、加強與中西部地區交流聯系的目標,到2020年,形成“兩縱三橫”干線為骨架的鐵路網絡,總規模達到1100公里。其中新建770公里,既有線復線電氣化擴能改造330公里。“兩縱”是指沿海鐵路和新長鐵路,“三橫”是指隴海鐵路通道、宿淮連鐵路和寧啟鐵路。到2020年,還要完成以“三縱六橫”干線為骨架的沿海地區公路網絡。規劃總規模達到30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24公里,干線公路1994公里。“三縱”是指沿海高速公路、G204、臨海高等級公路;“六橫”是指連徐高速公路、徐宿淮鹽高速公路、江海啟高速公路、寧啟高速公路、G310、G328和S211。
如此之長的路網建設背后蘊藏著巨大的綠化市場,沿線綠化將是未來江蘇沿海綠化市場的巨型蛋糕。此外,連云港機場、鹽城南洋機場、南通興東機場的建設及總長度達1920公里的“一縱四橫”內河干線航道建設,也都將為綠化工程承接單位帶來機會。
除基建以外,城市的擴建將是未來10年這一地區的主旋律。《規劃》中提到要發展壯大該地區的中心城市???連云港、鹽城、南通。連云港以建設連接長三角與環渤海的國際性海港城市為目標,鹽城以建設我國沿海地區現代化工商城市為目標,南通以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為目標。到2020年,連云港、鹽城、南通將建成為經濟實力較強的特大城市。試想,到2020年,這三個城市的面貌定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擴大發展必然是硬質建設先行,綠化工程隨行,由此產生的城市綠化需求不可小覷。
按照《規劃》的目標,到2012年該地區城鎮化水平要達到55%左右,到2020年城鎮化水平達到65%,而據統計,2008年這一地區的城鎮化水平為46%。因此,在未來10年,整個地區縣級城鎮、臨港小城鎮的建設也均將迎來飛躍性的發展。與城市綠化一樣,這些城鎮的建設也將為綠化工程商帶來莫大商機。
這一有著豐富灘涂資源的地區,未來十年這一優勢將被放大,通過圍填開發,可望形成大規模的土地后備資源,發展空間將大大拓展。到2020年,規劃圍填270萬畝海域灘涂。圍填完成后,農業用地、生態用地、建設用地分別占圍填面積的60%、20%和20%左右。
按照這一標準算下來生態用地將達到54萬畝左右。沿海防風林、天然濕地、自然保護區、護岸林草建設將成為主要綠化形式。同時,在現有沿海防護林體系基礎上,以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和海堤公路、河流濕地為主構建“四縱五橫”的生態廊道網絡。這些需要建在灘涂上的大量的工程,將對規劃、施工、樹種選擇等環節提出很高要求。
這同樣也是江蘇沿海地區工程的重要特點。這一地區約擁有全國四分之一的海域灘涂濕地和百萬畝低產鹽田。專家提醒,該地區土壤pH值普遍在7及以上,土壤鹽度也遠高于內陸地區,灘涂之上更是以鹽堿地為主,并伴隨強勁的海風形成這一地區獨特的立地條件。這就要求設計、施工等工程單位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通過引進客土、土壤改良等技術完成適合當地的合格工程。
江蘇花卉協會相關人士指出,在植物選擇上,耐鹽堿、抗風、耐瘠薄等特性強的植物品種將是首選:喬木如落羽杉、東方杉、中山杉等杉類,地被如鹽草,灌木如海濱木槿等。這些較為適合當地物候條件的植物將具備比較優勢,有望在該地區未來10年的工程中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