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在內羅畢發布最新報告說,截至目前,全球未能實現此前承諾的到2010年在全球范圍內顯著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的目標。
這份由《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有關機構公布的報告說,44%的陸地生態區域和82%的海洋生態區域沒有達到預期的保護目標,其中包括大多數重點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
環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說,經濟因素是造成全球未能實現保護生物多樣性“2010目標”的關鍵原因,目前的能源消耗方式及不斷變化的貿易及人口分布也是重要原因。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專家、國際生物多樣性年活動英國協調人羅伯特?布盧姆菲爾德警告說,人類活動可能正在導致地球歷史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過去,由于隕石撞擊等自然原因,地球曾經歷5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例如約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事件。
報告強調,人類過度使用化石燃料導致的全球氣溫升高將嚴重危及全球范圍內各類物種棲息地的存在,人類活動使物種正以比自然淘汰高1000倍的速度滅絕。如果人類繼續破壞生物多樣性,地球整體生態系統將轉入“物種選擇及低產狀態”,到那時人類將很難修復生態系統,因此“需要給予保護生物多樣性與應對氣候變化同樣的關注”。
據聯合國環境署此前統計,全世界范圍內目前共有21%的哺乳動物、30%的兩棲動物、12%的鳥類、70%的無脊椎動物、37%的淡水魚類以及70%的植物瀕臨滅絕。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