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清老人的十年樹木夢
4月份前后,是85歲的馬海清老人最忙的時節,天剛亮,他就帶著干糧和水爬上了大南山開始了平整、修剪、記錄的綠化活兒,夜幕降臨,才從山上下來。“十年之計,在于樹木”,掐指算來,這大南山耗去了他10年的心血,他覺得這條路雖很困難,卻走得無怨無悔。
家住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川口鎮米拉灣村的馬海清,2000年2月就萌生了搞綠化大南山的夢。村子北臨甘青交通要道,南依大南山,綠化搞好了,整個村子的環境將大為改觀,青海的東大門將以美麗的身姿迎朋送客。想象著美麗的圖景,老人開始忙活起來了。
2001年2月,他找村里的書記說了他的想法,但現實遠沒有他想象中那么簡單,到2005年4月,他拿到申請規劃4500畝中的650畝綠化荒山的合同時,五年的時間他沒有在山上植上一棵樹,時間全花在辦理相應的手續、找相關的管理單位了。他在日記中記錄:五年來,先后找了黨政干部82次。
不管怎樣,他感念一些主管領導對他想法的認可,他終于拿到了合同書,雖然稍微遲了些,但總比沒有要好。到2006年4月份時,他在家后面的大南山上共植各類樹苗19100株。令人遺憾的是,樹苗的成活率很低,他在日記中總結了原因:一來自己技術不高;二來不能及時足量地澆水。自那以后,植樹,失敗,再植樹,再失敗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執著起來了:從樹苗的進購、樹坑的深淺,到澆水的時節、樹枝的修剪及噴藥,他逐一記錄著,琢磨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今年4月份,他在山上種植成功了桃樹、沙棗、杏樹、榆樹、毛桃等經濟樹種,并小有規模,微風過處,綠意盎然,老人著實為自己傾心的事高興了一把。然而,他不能高興過頭,歷年的經驗告訴他,對新植樹苗的后續澆水問題若是解決不好,一年又要白忙活了,所以5月份開始他打算申請拉專用電線,以解決往山上泵水的問題。
如今,已是85歲高齡的馬海清,得到了子女的理解和支持,但老人總免不了有些擔心,要想讓大南山變成茂密的樹林,恐怕還需要子女們更多的付出。(作者:馬成貴)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