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野公園變“荒野”公園 管理存盲點
旱廁旁堆放著垃圾。 崔小粟 攝
公園簡介上涂寫著小廣告。
水面上漂浮著雜物。
雜草叢生 垃圾散落 廁所難尋
6月初,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公布,本市目前已開放40個郊野公園,今年還將投入80億元建28個公園,其中11個為郊野公園。這將讓更多的市民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到免費的公園,體驗到鳥語花香的自然野趣。然而,近來本報陸續接到一些讀者來信、來電,對郊野公園“挑刺兒”,對公園環境衛生、設施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體驗
萬豐郊野公園:大門美觀氣派 園內雜草叢生
帶孩子去過萬豐郊野公園之后,家住豐臺區的劉先生失望地總結了公園有“三多”:雜草多、垃圾多、狗屎多,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郊野公園。
6月2日,記者來到萬豐公園。走到正門口,遠遠地望見在大理石上鐫刻著“萬豐公園”四個大字,圓形廣場中央矗立著12根“生肖柱”,十分氣派。但走近一看卻發現大理石門邊的臺階上散落著很多瓜子皮、飲料瓶等垃圾。3塊涂寫著“辦證”等小廣告的牌子,原來是公園的介紹和游覽圖,但字跡模糊難辨。
奇怪的是,記者在公園里轉了一圈,也沒有找到游覽圖中標示的健身園和青少年拓展區。所謂“供游人休閑觀景”的玉麟湖連接著一條臭水溝,湖面上覆蓋著一層水華,散發著異味。園中零零散散種植的一些樹木已久未修剪,雜亂的野草中點綴著“色彩斑斕”的香蕉皮、塑料紙、煙盒等垃圾,卻不見公園簡介中所描述的“種植了100多種花卉”。走到兒童娛樂區,看到有些設施已經破損,兩個小女孩正蹲在一個破損不堪的“蘑菇”前玩沙子,記者摸了摸沙質,又臟又硬。
萬豐公園游人很少。一位家住附近的居民說:“這已經比以前干凈些了!但這種設施和環境怎么能讓人們養生健身、休閑娛樂呢?”
調查
環境衛生、設施維護成管理盲點
隨后記者又調查了朝陽、通州、豐臺和昌平的幾家郊野公園,發現興隆公園、旺興湖公園等公園環境優美、秩序井然;然而也有一些郊野公園的清潔衛生和設施條件等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桃苑郊野公園是一處剛剛開放的公園,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到處是新栽種的桃樹。但沿公園西側走去,遠遠地聞到一股臭味。原來這里有兩個廁所,清潔員告訴記者,其中一個是公園新修的公共衛生間,而那個旱廁是原來村子里的。新公廁剛修好沒幾天,因為水壓上不來不易沖洗,所以只開放女廁,男性仍要去旱廁。但旱廁氣味難聞,旁邊還有一大堆垃圾,蚊蠅成群,游人無不掩鼻離開。垃圾堆旁邊5個工人正在砌一座垃圾池。一位游人很不解:“為什么垃圾池要建在公園里呢?”
在昌平區的東小口森林公園里,記者看到公園中心地區有一個小水塘,孩子們赤腳在沙灘上玩沙子、在水里摸魚。然而水面上漂浮著一些飲料瓶、塑料袋和破漁網,隨著水波蕩漾垃圾聚集在蘆葦叢里。一位每周末都來撈小魚的游人告訴記者,公園管理員主要是清掃道路,水里的垃圾沒人管。兒童游樂區的設施已經有些殘破了,3個秋千架的座椅全都丟了。樹林里、草坡上散落著一些食品包裝等垃圾。
臨近中午記者在公園門口碰上兩位老人在著急地找廁所,其中一位老太太很生氣:“怎么能把廁所門鎖上呢?”事后,記者從昌平區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因為公園是開放的,設施經常被損壞,比如廁所的水龍頭不知什么時候就被盜走了。有可能管理員不在就把門鎖上了。
解釋
市園林綠化局:
每平方米養護費僅4元
加大培訓提升管理水平
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綠化隔離辦了解到,郊野公園是免費開放的,養護資金主要來源于市區兩級撥款,目前的標準是每平方米每年4元,而管理責任則由各區的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承擔。這筆養護費用包含林木養護、設施維修更新和水電、人員開支。相比之下,一般的城市公園不僅有門票收入,還有各種經營性收入。所以郊野公園的養護資金還是比較緊張的。
關于市民對郊野公園的各種意見,市園林綠化局表示,郊野公園和城市公園的定位和性質有很大區別。郊野公園主要建設在城市綠化隔離地區的規劃綠地上,起著重要的城市生態作用,其次才是滿足市民休閑散步需求。其綠地面積要達到90%,其中高大樹木要占其綠地面積的70%,而城市公園的綠地面積只要求達到60%。由于兩者性質不同,建設和維護的標準也不同。一般城市公園按規范250米左右應該建一個廁所,而郊野公園只要間隔500米左右就行。
市園林綠化局承認目前個別郊野公園確實存在清潔衛生不及時、不到位、設施破壞后沒有及時更換的問題,他們將加強監督檢查。目前他們正在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以提升郊野公園管理水平。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