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春:保護發展文化遺產 建設共有精神家園
第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提高文化遺產事業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經濟社會發展是保護、發展文化遺產的基礎和前提,保護、發展文化遺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優化城鄉面貌、彰顯地域魅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文化遺產作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重要資源,在培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促進經濟增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貢獻越來越大。要把保護、發展文化遺產與促進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合理利用文化遺產的寶貴資源,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積極開發旅游業,打造國內外知名的文化和旅游品牌,提高衍生產品和配套服務質量,使文化遺產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要把保護、發展文化遺產與城鄉建設結合起來,既加強對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又充分展示城鄉蘊藏的獨特歷史文化內涵,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豐富和發展,增強城鄉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要把保護、發展文化遺產與改善環境結合起來,不僅注重對文化遺產本體的保護,還要關注對文化遺產依存的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等模式,既實現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又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第二,突出思想內涵、強化教育功能,充分發揮文化遺產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銘刻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要把保護、發展文化遺產與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文化遺產豐富的歷史和革命文化資源,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生動展示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燦爛的文明進步成就,展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辛歷程和輝煌成就,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激發全社會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把保護、發展文化遺產與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相結合,深入發掘自古以來各民族友好交往、相互融合的重要史實,充分反映中華民族大家庭血脈相連、血濃于水的深厚情感,反映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民族地區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切實增強各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向心力,共同維護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要把保護、發展文化遺產與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先進文化相結合,深入挖掘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通過豐富的展品、高品位的展覽,以及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節日活動和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使更多的群眾增長知識、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升華情懷。要把保護、發展文化遺產與加強青少年教育相結合,進一步密切文化遺產單位與學校的聯系,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發展與學校教育、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有機銜接,寓教于樂,寓教于游,使文化遺產成為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要把保護、發展文化遺產與開展紅色旅游相結合,深入挖掘文化遺產中的紅色文物、紅色文藝等資源,拓展紅色旅游的內容,豐富紅色旅游的思想內涵,創新展陳和服務方式,不斷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體人民,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眾是文化遺產的所有者、鑒賞者和傳承者。文化遺產保護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必須惠及全體人民,這是實現文化遺產價值的現實需要,也是保護、發展文化遺產的根本目的。要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擺在文化遺產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大對公共博物館、大遺址保護項目、重要文化遺產展覽等的投入,實施重大文化遺產工程,向全社會提供更多優質便捷的公共文化鑒賞服務。要進一步深化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青少年學生集體參觀一律實行免票,強化服務意識,完善服務設施,充實服務內容,改進服務方式,把專業性和知識性、學術性和趣味性、科學性和觀賞性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終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無論在文化遺產考古發掘和保護修繕中,還是在歷史文化街區和村鎮的保護建設中,都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著力改善群眾居住和生活條件,激發人民群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為民造福。
編輯:jojo
相關閱讀
遼寧沈陽:世界最大泵道公園開園
沈陽國際泵道公園總投資約1億元,總占地面積4.58萬平方米,其中核心泵道場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共設置平地練習區、入門波浪道、小型初級道、大型初級道、標準泵道、騰躍道、自由式場地、碗池共9個賽道【詳細】
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道路“瘦身曲化”
在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市政道路眼下正開展設計建設。近日,由北京城市規劃院、園林古建院、市水利設計院、弘都院、林業大學等專業團隊組建的規劃技術工作營,已經完成了【詳細】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施行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制定實施的有關情況,提出將扎實推進濕地保護和修復,全力推進國際濕地城市創建【詳細】
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女生留學歸來后當廚師
有人問小迪,985畢業做廚師不會感覺虧了嗎?小迪說“標簽也許可以帶給人暫時的光環,但它不該定義你?!毙〉险f她喜歡做料理,因為看到吃了自己做的食物感到幸福的食客會覺得很幸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