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園林優秀設計獎??延慶江水泉公園
七、豎向設計及游線組織:
1、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總體上是依據原地形,在盡可能減少動用土方的原則下,以原河道為重點整理改造區域,設計水體形式,將原先常水位較淺的北部水道整理成溪流、汀洲等形式,而南部的魚塘開挖成大湖,構成了跌水、溪流、汀洲、湖等收放自如、富有韻律變化的水體形態。整個水體像一部協奏曲,既有溪流等各部分的個性特色,又有放開到南部大湖的整體魅力。除水體之外,陸地部分主要是大部分維持原地形,局部調整與水體接順。
2、游線組織:
本園水面面積在全園范圍內的比重較大,因而游線沿水體展開。園內道路共分三級。
一級主路:5米寬,供園內機動車輛作業而用,設在公園的外圍,形成環路,車輛由設在公園北部的專供機動車出入的門進出。
二級路:3米寬,起著劃分景區、引導游向、串連景點的作用。
三級路:0.8-1米寬,豐富二級路的游線系統,構成多環、套環的循環系統,增加漫步情趣,令游人產生園界有限而游線無數的效果。
八、種植規劃:
本園種植規劃的原則是盡可能保留現狀樹木,尤其是北部景觀較好的楊樹林。然后在此基礎上增加其他鄉土樹種,突出高低層次和季相變化,豐富植物景觀。
全局而言,按綠化特色分,全園的植物可劃分成三個區域:
1、北部--春色爛漫:
山林處保留楊樹,林下增加連翹、珍珠花、黃刺梅、海棠花、地被二月蘭等春花灌木。溪流沿岸采用碧桃、白梨、山杏、柳樹再次妝點春色。最后在親子園內栽植色彩斑斕的春季花卉,突出春色的爛漫。

2、中部--夏蔭敷地:
本區域以夏景為主,濃郁的綠蔭給人們帶去一絲清涼。主要大喬木有現狀楊樹、國槐、楓楊、油松,配以紫薇、珍珠梅、太平花等夏季花灌木,增加視覺觀賞效果。在此區汀洲部分種植蒲棒、菖蒲、鳶尾、澤瀉、蘆葦等水生植物,在中部小湖區種植荷花,借此既豐富水景,又可作為水生植物的科普長廊。
3、南部--秋意撩人:
入秋時分,層林盡染。這里以白蠟、元寶楓、欒樹、黃櫨、紫葉李等色葉樹作為背景喬木,以金銀木、天目瓊花、山楂等觀果植物,營造一個葉色斑斕、果實累累的豐收景象。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