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蘊新市貌 春色傾城醉--綠色株洲發展紀實
2010-07-06 17:02:10 來源:湖南在線-湖南日報 瀏覽次數:
關鍵詞三:攻堅??既增綠色又添新景,力鑄城市園林品牌
“加快實施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以此檢驗干部的工作作風、能力和水平;加大投資力度,善于進行資本運作;排好時間表,加快進度,實現既定目標,整合公共資源,打造城市建設精品力作。”每一次發起城市園林綠化攻堅戰之前,市委書記陳君文都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群在督戰中叮囑大家:“要認真實施園林綠化等各項規劃設計方案,做出效果,力求精巧、精細、精致。”
針對前幾年存在的精品不多、特色不鮮明、植物品種較單調、植物配置不豐富、缺乏生態性等等不足,2008年以來,市園林綠化局遵照市委、市政府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目標要求,作出了“既要增綠又要添景,力鑄城市園林品牌”的總體戰略部署,并逐年深入推進,將之落實到每一項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攻堅戰之中??
城市公共綠地擴張攻堅戰。以公園、廣場和街頭綠地為目標,注重突出主題特色進行合理布局。3年時間,建成區已經擁有面貌一新的公園15個,形成了“魅力株洲?公園長廊”的獨特景觀。同時,綠化廣場和街頭綠地達到158個,使城市公共綠地面積由2008年以前的549公頃增加到857公頃。2010年2月,經過重新規劃啟動的神農城項目,以原炎帝廣場和天臺公園為核心區域,致力營造以神農文化為主題的當代“森林太陽谷”,面積擴大至200公頃,成為一個集文化、旅游、商業于一體的株洲城市新坐標。
一路一景道路景觀攻堅戰。從2008年起,連續3年對所有的主干道和部分次干道進行了以打造生態特色為內涵的道路提質改造。在較寬的人行道上增植一排喬木以增加綠量,在原有人工化較強的色塊上自然式種植一種或兩種花灌木,并大量栽植鄉土花灌木。現在,全市主干道已經形成了以花樹為特征的“鮮花一條街、盆景一條街、林蔭一條街”生態走廊效果。僅該市天元區街道就出現許多“花樣”別名:嵩山路為紫薇一條街,黃河路為花石榴一條街,珠江路為紅楓一條街,泰山路為黃槐一條街,長江路為鮮花一條街。
和諧拆圍還綠于民攻堅戰。致力營造和諧、自然、生態城市園林景觀。2009年2月,市委、市政府帶頭拆除了沿線圍墻。兩年來,全市共拆除主次干道和重要地段圍墻131處、1.8萬余米,使圍墻內的大片綠地融入街邊路邊,既拓展了市民休閑空間,又增強了城市綠視美感。
老舊社區提質改造攻堅戰。著力老百姓身邊的居住環境綠化,激活城市綠化的每一個“細胞”。在2009年提質改造老舊社區試點的基礎上,2010年,株洲將老舊社區提質改造作為造福百姓的重點工程來抓,徹底改變了200多個老舊社區臟、亂、差現象。現在,老城區的居民可就近在綠蔭如蓋的小區飲茶、看報、閑聊、賞花、健身,陶醉極了。
節約型園林式綠化攻堅戰。大力推行鄉土植物運用、色塊改造、硬質鋪裝替代、橋體立體綠化滴灌技術等科技建綠方法,積極探索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的新方向。自2008年實施十萬大樹進城工程以來,該市在城區廣植鄉土樹種喬木,大幅度增加城市綠量,并做到“顯山、露水、融城”,切實保護好城市自然肌理。在植物配備上,該市遵循“相融共生”原則,通過“喬、灌、花、草”的合理搭配,實現平面立面的有機結合、常綠落葉樹種的相互補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的植物群落。該市石峰大道通過大量栽植夾竹桃、楊樹、樟樹等樹種,達到生物治理、生態凈化、改善環境的綜合功效。
更為精彩的是,2010年推出的全方位立體化項目攻堅戰,以“核心城區、增加綠量、突出特色、完善提高、精養嚴管、建設精品”為總體思路,按照“樹木花草與休閑設施相結合,突出人性化;灌木造型與鮮花草地相結合,突出藝術性;園林綠化增加與市政設施完善相結合,突出整體性”的總體要求,舉全市之力,市本級財政投入1.7億元,城市四區投入各自不少于400萬元,從2月初開展到4月底結束,只用了3個月時間,建成精品綠化項目141個。
3年來,株洲城市園林綠化在不斷的攻堅中,扎扎實實地邁出了幾大步,展現出了“干道景觀特色化、老舊小區生態化、公園綠地精品化”新的“綠色株洲”城市風景線。截至2010年5月,株洲建成區綠地面積、綠化覆蓋面積、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630公頃、3817公頃和857公頃,三大指標均明顯超出“國家園林城市”標準,極大地提升了城市人居環境質量。
“加快實施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以此檢驗干部的工作作風、能力和水平;加大投資力度,善于進行資本運作;排好時間表,加快進度,實現既定目標,整合公共資源,打造城市建設精品力作。”每一次發起城市園林綠化攻堅戰之前,市委書記陳君文都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群在督戰中叮囑大家:“要認真實施園林綠化等各項規劃設計方案,做出效果,力求精巧、精細、精致。”
針對前幾年存在的精品不多、特色不鮮明、植物品種較單調、植物配置不豐富、缺乏生態性等等不足,2008年以來,市園林綠化局遵照市委、市政府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目標要求,作出了“既要增綠又要添景,力鑄城市園林品牌”的總體戰略部署,并逐年深入推進,將之落實到每一項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攻堅戰之中??
城市公共綠地擴張攻堅戰。以公園、廣場和街頭綠地為目標,注重突出主題特色進行合理布局。3年時間,建成區已經擁有面貌一新的公園15個,形成了“魅力株洲?公園長廊”的獨特景觀。同時,綠化廣場和街頭綠地達到158個,使城市公共綠地面積由2008年以前的549公頃增加到857公頃。2010年2月,經過重新規劃啟動的神農城項目,以原炎帝廣場和天臺公園為核心區域,致力營造以神農文化為主題的當代“森林太陽谷”,面積擴大至200公頃,成為一個集文化、旅游、商業于一體的株洲城市新坐標。
一路一景道路景觀攻堅戰。從2008年起,連續3年對所有的主干道和部分次干道進行了以打造生態特色為內涵的道路提質改造。在較寬的人行道上增植一排喬木以增加綠量,在原有人工化較強的色塊上自然式種植一種或兩種花灌木,并大量栽植鄉土花灌木。現在,全市主干道已經形成了以花樹為特征的“鮮花一條街、盆景一條街、林蔭一條街”生態走廊效果。僅該市天元區街道就出現許多“花樣”別名:嵩山路為紫薇一條街,黃河路為花石榴一條街,珠江路為紅楓一條街,泰山路為黃槐一條街,長江路為鮮花一條街。
和諧拆圍還綠于民攻堅戰。致力營造和諧、自然、生態城市園林景觀。2009年2月,市委、市政府帶頭拆除了沿線圍墻。兩年來,全市共拆除主次干道和重要地段圍墻131處、1.8萬余米,使圍墻內的大片綠地融入街邊路邊,既拓展了市民休閑空間,又增強了城市綠視美感。
老舊社區提質改造攻堅戰。著力老百姓身邊的居住環境綠化,激活城市綠化的每一個“細胞”。在2009年提質改造老舊社區試點的基礎上,2010年,株洲將老舊社區提質改造作為造福百姓的重點工程來抓,徹底改變了200多個老舊社區臟、亂、差現象。現在,老城區的居民可就近在綠蔭如蓋的小區飲茶、看報、閑聊、賞花、健身,陶醉極了。
節約型園林式綠化攻堅戰。大力推行鄉土植物運用、色塊改造、硬質鋪裝替代、橋體立體綠化滴灌技術等科技建綠方法,積極探索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的新方向。自2008年實施十萬大樹進城工程以來,該市在城區廣植鄉土樹種喬木,大幅度增加城市綠量,并做到“顯山、露水、融城”,切實保護好城市自然肌理。在植物配備上,該市遵循“相融共生”原則,通過“喬、灌、花、草”的合理搭配,實現平面立面的有機結合、常綠落葉樹種的相互補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的植物群落。該市石峰大道通過大量栽植夾竹桃、楊樹、樟樹等樹種,達到生物治理、生態凈化、改善環境的綜合功效。
更為精彩的是,2010年推出的全方位立體化項目攻堅戰,以“核心城區、增加綠量、突出特色、完善提高、精養嚴管、建設精品”為總體思路,按照“樹木花草與休閑設施相結合,突出人性化;灌木造型與鮮花草地相結合,突出藝術性;園林綠化增加與市政設施完善相結合,突出整體性”的總體要求,舉全市之力,市本級財政投入1.7億元,城市四區投入各自不少于400萬元,從2月初開展到4月底結束,只用了3個月時間,建成精品綠化項目141個。
3年來,株洲城市園林綠化在不斷的攻堅中,扎扎實實地邁出了幾大步,展現出了“干道景觀特色化、老舊小區生態化、公園綠地精品化”新的“綠色株洲”城市風景線。截至2010年5月,株洲建成區綠地面積、綠化覆蓋面積、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630公頃、3817公頃和857公頃,三大指標均明顯超出“國家園林城市”標準,極大地提升了城市人居環境質量。
編輯:jojo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