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調整是保護北京南城歷史文化的機遇
北京四區合為兩區的舉措是近日網絡議論的焦點,稱贊者認為這是加快北京向世界城市邁進的重要舉措,疑慮者則對宣武、崇文兩區的消失感到傷感,并認為會阻斷兩區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傳統。
筆者認為,傷感可以理解,特別是對于生活在南城的百姓來說,宣武、崇文已經成為他們心目中的第一地標,如同烙印般鐫刻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認為區域調整會對歷史文化遺產造成破壞,則是沒有任何根據的猜測。實際上正相反,區域調整會給南城歷史文化的保護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首先,區域調整消失的只是崇文區、宣武區的行政區劃名稱,而非兩區的歷史。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地名只是一個識別的符號,它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政治文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就像北京曾被稱為燕京、北平,南京曾被稱為金陵,杭州曾被稱為錢塘、武林,名稱的改變并未抹殺這些城市延綿燦爛的歷史文化傳統。同樣的,宣武區、崇文區也只是北京南城這兩塊區域一段時期的識別符號。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的區域名稱是以數字稱呼的,后來才以地域命名,上世紀50年代初期才有西城區、東城區、崇文區、宣武區這樣的稱呼。可以說,從北京城肇始于南城開始,兩區的名稱經歷了數次變化,但并不妨礙其歷史文化的形成和積淀。同樣的,此次區域調整,涉及的只是行政區域的劃分和行政建制的設定,是不可能阻斷和割裂兩區歷史的。
其次,區域調整會一定程度上彌補崇文、宣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短缺問題。宣南文化的發源地、工藝美術之鄉等稱呼讓崇文、宣武自豪,其境內的歷史文化遺產星羅密布、燦若明珠。但是,由于受地域等原因的限制,兩區的經濟發展明顯落后于北部地區,歷史文化保護也由于資金等原因而捉襟見肘,不少名人故居、舊時會館混跡于民居中得不到妥善保護而岌岌可危。區域調整可以使得東城、西城的資金、人才資源向南城傾斜,更好地做好保護工作。
再次,區域調整會促進整個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形成統一規劃、整體保護的良好格局。近年來,盡管各區近年來都加大了古都風貌保護的力度,但由于行政區劃分割,各區都根據自身特點,各自制定了發展規劃,造成了各行政區之間規劃建設的重點各異、力度不同、政策也不統一,甚至出現重復建設、業態雷同的現象。此次區域調整,可以打破各個區的藩籬,在更大范圍內對舊城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從而改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對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不斷延伸和發展北京的歷史文化特色和城市風貌。
我們相信,宣武、崇文的行政區劃名稱雖然成為了歷史,但是宣武、崇文的歷史文化遺產將會永遠流傳下去。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