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鋒“被動式節能” 低碳地產絕非“豪門盛宴”
7月3日下午的“創新地產?低碳峰會”成為本屆創新風暴活動的亮點之一,300余位來自政、學、產三界的行業代表同臺論道“低碳地產”,成為一場極具思想價值的頭腦風暴。
當“低碳”成為行業的流行詞,地產節能一度成了“豪門盛宴”,被戴上高投入、高技術、高成本的光環,房地產界的有識之士開始大聲疾呼:“傳統、低投入的被動式節能方式同樣可以實現低碳的目標,創新應當在傳承中揚棄發展。”
7月3日,由本報主辦的“創新地產?低碳峰會暨中國房地產設計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辦,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會長、原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創新風暴”組委會顧問、原建設部副部長楊慎,“創新風暴”活動組委會副主席、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童悅仲,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住宅指導委員會秘書長許忠仁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余位業界代表,在專家的主題發言和嘉賓的精彩對話中,共享了這場難得的“精神大餐”。許多初次參加“創新風暴”系列活動的代表不無感慨地表示:“峰會舉辦的非常成功,多數代表能夠一直堅持到會議結束,在當今舉辦的各種論壇中十分罕見。”
被動式也能唱好“詠碳調”
作為峰會開場報告,宋春華以“后哥本哈根時期的建筑節能與住宅產業化”為題率先登場,表示根據國際經合組織和歐盟國家的經驗,交通和建筑將占到終端能源消耗的2/3。這就意味著建筑節能和減排壓力越來越大,對此絕不能掉以輕心。
當全球齊唱“詠碳調”、大談低碳的時候,宋春華特別強調,在住宅生產和住房消費過程中,首先必須堅持“去高碳化”。
針對目前住宅建造領域存在的上述問題,宋春華認為推行低碳地產必須從整個產業鏈的大跨度上研究“去高碳化”問題,而且講低碳要盡可能地采用被動式技術,如果僅僅以高碳的過程去追求低碳的目標和結果,則是一種舍本逐末的行為。所謂被動式,更主要地是提倡利用自然資源、自然通風,實現低碳目標。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住宅產業發展和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孫克放表示,低碳的減排指標是可以量化的,而且是可以交易的。被動式建筑體系來源于德國法蘭克福,主要特點是通過住宅本身的構造、做法達到高效的保溫隔熱性能,并利用太陽能等家用電器設備散熱提供熱源,減少使用主動提供的熱源。
對目前節能理念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孫克放建議首先應改變的是考核概念。他認為,國內目前主要以標準煤的概念考核節能成效,但此概念距離普通百姓相對較遠,不易理解;更方便的應該是以千瓦時的概念進行考核,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相關,便于百姓從被動節能變成主動節能。其次,應改變容積率的計算方法,讓采用被動式節能的企業不因墻壁做得太厚吃虧。
此外,孫克放建議,還應嚴格控制窗墻比、禁止建造落地窗、選擇高效暖氣末端設備、增加新風置換系統、增加外墻遮陽設備等。他舉例說明:長沙遠大把集體宿舍和辦公樓外墻加厚到150厘米、南向窗戶從1.8米寬變成1.5米、北向窗戶從1.2米寬變成0.9米并附加遮陽設備后,兩年零七個月就收回了全部成本,節能率達85%以上。這就是被動住宅。
萬科集團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毛大慶演講中無奈地表示,萬科作為工業化住宅的領跑者,已經堅持做了8年,但前7年一直感到比較孤獨,缺少事業上的共同伙伴。但不管前路多么坎坷,他們會堅持工業化住宅的方向,堅持低碳節能目標。
低碳還需順其自然
在隨后進行的對話環節,嘉賓觀點新穎別致、精彩紛呈。圍繞低碳地產話題,參與對話的設計師與企業家代表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易蘭規劃設計事務所總裁兼首席設計師、美國注冊景觀建筑師陳躍中認為,目前的景觀設計中,綠色與低碳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更多地在強調修復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盡管這不一定是所有設計師追求的方向,但絕對是未來的主流。
他認為,現在國內設計師關心的東西,正逐漸從關心造型、構圖、空間、人的行為,向關心被動的設計轉變。在沒有湖泊與濕地的地方硬造出湖泊與濕地,即使實現了綠色目標,但卻不是低碳的行為,只是一種主動的追求。“作為景觀設計師來說,未來的設計方向更應該強調被動式設計,要通過順應自然的方式,掌握地形與植物本身的特點。過程中的低碳行為比結果產生的綠色更重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主任蘇丹從藝術的角度強調,美來自于心里而不是視覺,在低碳地產的開發建造過程中,不能為了視覺的美去做過多動作。老舊建筑同樣具有生存的價值和美感,體現了自己的態度,決不能為了所謂的新美而毀掉舊美。對老舊建筑的保留與修繕,同樣體現了被動式的低碳理念。
昂賽迪賽(北京)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合伙人、首席設計師劉亮則認為,低碳地產歸根到底需要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目標,因為現在做的事情要為子孫后代著想。“我們不應該把屬于后代的資源全部消耗完。在設計過程中,怎樣更好地服務自然資本,避免人為破壞?這就需要通過設計,將被動式技術與方法很好地運用起來。”同時,他建議對孩子進行恰當的環保教育,培養他們從小分類處理垃圾的觀念,讓被動節能理念深入人心。
據多年來堅持利用太陽能進行低碳住宅實踐的陽光100集團常務副總裁范小沖介紹,他們過去用的一直是被動式的節能技術,使用成本很低,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種為了低碳把整個樓進行全封閉,再依靠主動技術、設備創造舒適環境的做法只能增加建筑造價,人為地抬高一些住宅項目的低碳身價,制造出所謂的“豪門盛宴”,離普通百姓越來越遠。范小沖表示,通過營造過程中技術、管理、材料的控制,并不是節能減排、低碳、綠色的全部內容,更重要的還是要轉變觀念、轉變生活方式。
大連海昌房地產集團副總裁胡斌笑談在低碳地產的探索道路上,其實萬科并不孤單,他們早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節能技術建筑公司,通過這個實體研究低碳主題。胡斌倡議所有房地產企業要充分認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注重實現自己的經濟效益,還要實現對社會的貢獻。
“未來中國住宅的發展必須改變現有模式,一定要從現在開始研究百年住宅的基準。只有讓低碳技術落地,更多地利用被動式節能技術,我們才能真正生活在綠色國度里!”作為嘉賓主持人,孫克放擲地有聲。
編輯:daodao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