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景觀設計師李軍談園林?育與園林設計
??中國風景園林網訪北京新紀元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景觀規劃事業部主任、資深景觀設計師李軍先生。

一、園林設計專業存在的問題
仲夏的一個上午,記者如約來到了北京新紀元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景觀規劃事業部所在的辦公大廈。辦公室的設計人員們正在繪制園林景觀設計圖,一片緊張繁忙情景。李軍主任的辦公室堆放著許多設計圖紙,為了不影響設計人員的工作,也為了談話有個好環境、好氣氛,李軍主任請我一起去了位于辦公大廈一層的一間咖啡廳。
在靠窗的一個座位上入座后,采訪就開始了。
“昨晚,您參加了中國風景園林網第四次會員活動日--”探討青年風景園林師成長之路“沙龍,表現出對中國園林新一代大學生成長的關心、對大學教育的擔憂,您能具體談談對園林教育認識和意見嗎?”記者問道。
“我確實對中國園林的大學教育、大學生成長十分關注。昨晚雖然我還有一些急等著審閱的設計圖未看完,但我還是將審圖工作讓位于中國風景園林網組辦的這個沙龍。參加完沙龍后,我趕回設計室加班至后半夜才將設計圖審完。”李軍回答道:“我本人不是園林專業科班出身。雖然有十年的建筑項目管理經驗與十年的園林設計經驗,但在園林植物高水平的應用配置上,與學園林設計專業的設計高手相比,有時會感到缺少具有'?心所欲、游刃有余'的感受。我是學習藝術設計的,對園林從空間氛圍、藝術品位與人文內涵的理解卻有著很深的造旨,對于如何使園林的整體布局更加和諧,元素的選擇與細節設計,在一般情況下是勝過了園林設計專業出身的設計師的。”
“中國園林高等?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李軍繼續道:“目前大學課程的架構設置存在問題。就以同一個園林專業來說,從園林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對園林植物的認知和特點、習性了解上占有明顯的優勢;從建筑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對園林建筑規劃、結構空間、園林用材、立體感上具有特殊的優勢;而藝術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則在美學、美感、色彩、色彩搭配、藝術性、小尺度與設計概念的圖面表達、與文化藝術的緊密聯系性上都獨具優勢。三個院校各有優勢、各有特點。
當學生從三類不同大學中的園林專業畢業、走上園林設計師工作崗位后,問題就暴露出來了。他們在實際進行園林設計時,許多知識還要從頭學起,許多專業技術還要用很多時間、精力進行補課。由于在工作崗位上本來就任務重、時間緊,因此給再學習帶來巨大壓力。但就是通過在設計崗位上的再學習與園林設計上的不斷實踐,所乏缺的專業知識也不是輕易就能彌補上的。這有時能成為這位園林設計師設計上的軟肋,甚至成為一生的遺憾。這種設計師本人的欠缺與遺憾將會帶到他所設計的園林作品中去,成為社會與大眾的欠缺與遺憾。”
“這確實是中國高等園林?育中存在的一個十分現實而又重要的問題。”記者十分認同這一觀點。
李軍繼續道:“近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家有經濟實力在公園景區、街頭廣場、道路兩旁、住宅小區與各事業機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工礦企業、軍區大院中建設園林景觀,園林景觀設計行業就是在這一歷史性大環境下迅速發展起來的。二十年前,美術院校、師范類院校只是讓學生學美術,將來再去對他的學生?美術。專業美術院校的學生學油畫、國畫,畢業后一般都去從事專業美術繪畫。工藝美術院校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陶瓷、花布、輕工業品包裝、廣告美術設計等,根本?有一所美術院校開設園林景觀設計專業。建筑院校中也極少有學校開設園林景觀專業與藝術課程。而園林院校雖然是開設了園林專業,但那是水平、層次相對較低的居民小區園林綠化,與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大景觀、大園林有著巨大的差距。因此,中國的高等園林設計專業不僅存在三類院校在教學課程總架構上的不統一,而且總體來說起步較晚,可以說是隨著近年來中國園林景觀事業的大發展而訊速發展起來的。”
“發展起步?這是歷史造成的,是客觀因素。那么是否有一些能夠靠我們今天的主觀努力能夠克服與解決的呢?”記者進而問道。
“應該說有,但真正解決也很難。”李軍回答著繼續道:“其一,以建筑院校為例,建筑類院校自然以建筑為主,若從美術院校調入一位教師,一般不能成為該校的主流、主體教師,那么在評職稱、調工資以及其他待遇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很不利于專業人才在院校之間橫向調動。其二,總體上,目前大學中缺少'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雜家。以園林設計專業來說,缺少既精通園林植物,又精通建筑設計,還精通藝術美學的三通?師。其三,大學中存在教師間的門派之爭。門派既有學術上獨樹一旗的優勢,也存在互不交流、不能取長補短的劣勢。這些是人為可以解決的,也是有待解決的一些現實問題。”


編輯:songg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