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圍城城如繭 地球村里話“抽絲”
我們無法回避垃圾的出現,它與人類社會發展如影隨形。而垃圾越來越多以至圍城,嚴重威脅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一埋了之”注定難以為繼。垃圾處理水平已成為體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
城市智慧之日本篇
東京的垃圾為何越來越少
據統計,從上世紀90年代后,日本東京都23區的人口沒有減少,反而還有所增加,但是城市產生的垃圾和最終被填埋處理的垃圾卻逐年減少。那么,東京的人口沒有減少,而垃圾為何會越來越少呢?
首先,法律約束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源頭控制住了垃圾的生成量。日本有較為完善的構建循環型社會的法律體系。在這些法律約束下,日本國民均按照有關規定,進行“3R”實踐,從源頭上有效減少了垃圾的生成量。
“3R”是減少、再利用、循環3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核心意思是盡可能不購買和使用容易產生大量垃圾的物品,盡可能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不輕易拋棄,并盡可能使物品再生利用。與此同時,東京都還實行嚴格的定時、分類投放垃圾的制度,有效控制了垃圾的二次污染。
以記者所在東京都澀谷區為例,每周一、周四投放可燃垃圾,周五投放可回收資源垃圾,周六投放不可燃垃圾,區內居民和單位均能嚴格在規定的時間將垃圾分類投放到各自門口的垃圾箱或垃圾袋內,垃圾車也會在規定的時間到達將垃圾運走。
其次是注重資源回收,使垃圾總量得到減少。日本在垃圾處理過程中,可再生資源要進行分類回收。工人首先要將其中的鐵、鋁等可再利用資源挑選出來,然后才將剩余的垃圾進行焚燒和填埋,這是垃圾總量減少的又一個原因。
“清掃工廠”不僅負責轄區內的垃圾收集搬運,還要對收回的垃圾進行焚燒處理。可燃垃圾到了這里經過高溫焚燒,將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和二惡英等有害成分分解,產生的煤氣用于發電,產生的熱量用于供熱,爐渣灰和灰塵送往“灰溶融設施”制作建材,鐵鋁等金屬進行回收。焚燒垃圾產生的有害氣體經過處理后實現無毒排放。可燃垃圾經過“清掃工廠”焚燒后,體積僅為原來的二十分之一,如果將剩余的灰渣在“灰溶融設施”處理后體積還能減少二分之一。這是東京都垃圾填埋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此外,先進的垃圾處理設備設施使得處理垃圾的“清掃工廠”能在鬧市中與居民和諧相處。
上述各項措施,不僅使東京都的垃圾生成總量逐年減少,每年無法處理而填埋的垃圾也大幅下降。據統計,1989年東京都的垃圾填埋量近250萬噸,達到歷史高峰,而2008年時減少到不足50萬噸,填埋負擔大大減輕,再次污染的風險也大大降低。
城市智慧之法國篇
應對垃圾“兩大法寶”
城市化帶來的生活垃圾越來越讓全世界的管理者頭疼。如何減輕污染、變廢為寶,法國自有“兩大法寶”,這就是垃圾回收和低污染處理。
談起垃圾處理之道,法國環境與能源管理署專家科特龍向新華社記者介紹了法國的垃圾分類與回收。他說,目前垃圾分類已成為法國人的日常習慣,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每家超市都有電池回收處。
對于不可回收的垃圾,法國則采取低污染處理。如位于巴黎郊區伊夫里的垃圾焚燒中心,每年可處理73萬噸垃圾。
再如位于巴黎西南的依賽納垃圾處理中心,從外表看簡直就是一座寫字樓,但它卻是歐洲最大的地下垃圾處理廠。它的污染指標,包括廢氣、廢水、噪音等均大大低于歐盟標準。如廢氣中的粉塵處理率達到99%,二惡英的排放幾乎為零,排入塞納河的廢水也完全符合各項排污標準。此外,由于所有設備都深藏地下,公眾在地上幾乎聽不到任何噪音。
城市智慧之德國篇
垃圾處理重效率
在城市垃圾處理方面,德國一向走在世界前列。除了舉世聞名的垃圾分類系統外,德國在垃圾處理機構的運營方面也有著先進的經驗。
柏林是德國第一大城市,擁有340萬人口。柏林城市清潔公司也是德國最大的地方垃圾處理公司,屬柏林地方政府獨資擁有。公司每年處理柏林家庭和企業產生的近100萬噸垃圾,清掃總面積136平方公里的街道,可以說是德國任務最重的垃圾處理公司。然而,它同時也是德國效益最好、成本最低的垃圾處理公司。
“例如,在垃圾收集方面,我們每平方米22.92歐元的成本是全德最低的,比位居第二的德累斯頓的34.68歐元低不少。”柏林城市清潔公司新聞發言人托馬斯?克勒克納說。
如此重視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應該得益于柏林城市清潔公司2001年啟動的“效率提升計劃”。該計劃以3年為一期,到2009年第三期結束為止,通過運營體制改革、優化人員配置、加強成本核算等措施,共節省開支1.6億歐元,精簡員工近2500人。預計到2012年該計劃第四期結束時,運營成本將進一步減少1800萬歐元。
城市智慧之西班牙篇
小垃圾變大用途
走進上海世博會馬德里案例館的三層,人們會看到一個巨大的流程圖,清晰地展示了馬德里復雜而先進的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和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等綜合基礎設施及服務。
馬德里市政府在瓦爾德明戈麥斯科技園建有一座功能強大的垃圾綜合處理廠,下設有機垃圾堆肥廠、生物沼氣生產廠、塑料處理廠、廢渣傾倒廠等8種垃圾處理場所。不可再利用的垃圾將廢渣分離出來后,剩余垃圾將進入垃圾傾倒廠用于產生沼氣,廢渣可用于產生電能。可再利用的垃圾用處就更大了:經過分離和分類,產生可回收材料和有機物質,有機物質經發酵催熟后可成為肥料供給農民,也可產生沼氣和用于發電。塑料、金屬、玻璃和紙張等可回收材料則供給生產商循環使用。
可別小看這些垃圾,通過科學有效的垃圾分類和處理,馬德里市每年能夠回收12萬噸的紙張或紙板、5.3萬多噸各類塑料和金屬以及3.8萬噸玻璃,并能從垃圾中提取7萬噸的有機肥料。垃圾,在馬德里人手里,真成了寶貝。
編輯:s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