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蘇榮:江西要走出一條綠色崛起之路
江西省委書記、第五屆中國中部博覽會組委會名譽主任蘇榮會見記者并講話
8月3日上午,中部六省28家主要媒體80多名記者冒著酷暑,相聚在人民子弟兵的故鄉英雄城南昌,參加“博采中部看發展”第五屆中博會巡回采訪出發儀式。儀式結束后,江西省委書記、第五屆中國中部博覽會組委會名譽主任蘇榮與采訪團的記者見面時表示,江西將立足實際,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之路。
蘇榮介紹,江西素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美譽,具有“紅色”、“綠色”、“古色”三大鮮明特點。“紅色”是指江西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綠色”是指江西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全省森林覆蓋率60.05%,居全國第二。“古色”是指江西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近年來,江西以推進新型工業化、城市化為核心,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強動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去年底,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第一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規劃,成為江西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極大地增強了江西實現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信心和決心。
他說,鄱陽湖是全國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的“生命湖泊”。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江西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的一項重大舉措,對于促進江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江西省正緊鑼密鼓地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著力抓好重大項目、政策、資金的對接,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蘇榮說,江西省“絕不做破壞生態的事”,近年來,江西省采取各種舉措保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立生態經濟區,不能有污染。江西的做法是:要求縣城以上建污水處理工廠,江西省84個縣建立了85個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能力約500萬噸。全國縣以上全部建立污水處理廠的僅江西省一家。到2015年,全省所有市縣和重點鎮建成污水處理廠,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
農村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他提出:在農村加大宣教力度,倡導鄉風文明化、生活社區化。要求對農村垃圾進行收集、分類、掩埋、焚燒。規劃村鎮建設,完善農村環衛法規。引入市場機制,靈活籌措垃圾處理經費。建立村鎮環境衛生監督和管理的長效機制。按照規劃,江西將重點建設一批縣(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及部分鄉鎮垃圾處理設施,新增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1.5萬噸。到2015年所有市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江西主要從工業污染防治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進行控制。提高產業準入門檻,所有工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家要求做到持證排污和達標排放,防止產業承接中的污染轉移,建立并實施水污染排放強度大的工業企業的退出機制。
在植樹造林方面,江西提出“一大四小”口號,“一大”指綠化荒山,“四小”指縣城、鄉鎮、開發區、公路通道綠化,只有這樣才能打造真正的生態經濟。
蘇榮說,鄱陽湖是中國的“一湖清水”,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超過黃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的總流量,是長江水流的調節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核心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并在此基礎上提升物質文明水平。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將建成一個生態與低碳經濟發展的區域,經濟文明與生態文明高度融合的示范區域,人與自然高度融合的示范區域。江西將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之路。
編輯:水墨清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