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is More!比亞克的建筑進化論
“我們想揭示出,好想法有時是從先前進化過程中被淘汰的樣本里重獲新生的!”
丹麥青年建筑師比亞克?因格爾斯(Bjarke Ingels),以“Yes is More”(是即是多)宣言重新闡釋了現代主義建筑信條“少即是多”,展示了如何綜合多元化要求,從繁復的規則到高度專業化的社會知識中創造出具藝術價值的切實解決方案,其建筑進化論風靡全球。
“從歷史上看,建筑領域一直由兩大極端對立的思想統治著。一邊是前衛的狂熱思想,經常與現實脫節;另一邊,則是一些擅于建造平庸的高質量火柴盒的建筑公司。建筑似乎被迫陷入兩個同樣貧瘠的方向:要么是天真的烏托邦,要么極其務實。我們沒有在互相對立的兩者之間選出一個,而是選擇在兩者之間建立重疊部分,這是一個旨在創造社會、經濟和環境完美結合卻又切實可行的烏托邦式建筑。”
比亞克曾任職于荷蘭建筑大師庫哈斯的OMA(大都會建筑事務所)軍團,在完成丹麥斯塔萬格音樂廳、VM住宅等經典項目之后,已成為享有國際聲譽、集理性分析與實驗創造性于一身的新一代建筑師之一。
2005年,比亞克成立其個人建筑事務所B.I.G(Bjarke Ingels Groups)。通過在設計中實踐他所強調的“功能提煉”,B.I.G將居住、休閑、工作、商業等建筑的基本功能通過文化共生的新形式混合起來,作品不斷受到社會關注,獲得丹麥皇家藝術學院獎、意大利威尼斯建筑雙年展評委會特別獎、世界最佳住宅等一系列國際獎項,最新作品還包括此次引人注目的上海世博會丹麥館。
VM 都市俄羅斯方塊
“丹麥是個強調‘共識’的福利國家,管理基于使每位公民都有同等權利、每個觀點都有相同價值這些美好原則,但這些原則在建筑領域有很大副作用:一切另類嘗試都被打壓成同樣不具侵略性的相似方盒子,這似乎已經阻礙了我們產生更大的想法。”
VM是哥本哈根奧雷斯塔德新區里興建的第一個住宅建筑項目,從Google地圖上看,大樓的形狀就像一個V形和一個M形,V形大樓是陽光單元樓,M形大樓被看作科布西耶設計的狹長公寓2.0版。“M形大樓的蜿蜒曲折確保了所有走廊兩端都有美麗的風景和充足的陽光”。
多層公寓戶型在外立面之上的復雜組成部分中互相連結,把這個VM住宅建筑的表面變成了一個三維的俄羅斯方塊游戲,中間的走廊像是從兩端進出的彈洞一樣,穿過這幢城市大樓,形成活躍的社交空間。
面向公園的南立面,比亞克設計出一種新型的鍥形陽臺,這種很快被客戶稱作“萊奧那多?迪卡普里奧”的陽臺,給居住者一種站在空中30米高的船頭的感覺。陽臺的墻體形成一個垂直的后院社區,在10米垂直半徑之內與鄰居建立起聯系。
“山”住宅,建筑煉金術
“丹麥就像餅一樣非常平坦,如果你想住在山上的話,就必須自己建起一座山來!”
從1999年奧雷斯塔德新區的規劃草圖上,人們就可以看出它的總體規劃是一個缺乏新意的房屋區。“我想找到一種方法,避免用線性的功能圍合起庭院。”丹麥詩人索倫?烏爾立克?湯姆森曾寫過一篇文章《哥本哈根,垂直屹立的郊區》,“山”住宅的設計可能就是對這一比喻的直接呈現。“山”住宅層疊的別墅以約翰?伍重(已故丹麥建筑師,悉尼歌劇院設計者)的L形院落格局為基礎,把郊區生活方式的所有優點全部結合起來,一座座帶大花園的別墅,兼有城市的密度與閣樓的景觀。遠遠看去,這里就像是周圍的郊區別墅從運河對岸一直蔓延過來,并且將綠地層層堆疊起來。
底部的停車場由穿孔立面構成,在遮蔽雨雪的同時可使空氣流通。“幸運的是,工廠剛剛引進一個新機器,只要輸入計算機位圖就可打出各種不同尺寸的孔眼,既然我們總是把這個項目比作一座山,我們選定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圖片。”于是乎,整個建筑立面其實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黑白圖片!“‘山’住宅是我們第一次實現所謂‘建筑煉金術’的建筑實例:把普通成分用一種奇異的混合方式組合,從而創作出附加價值。”該作品獲得包括世界建筑慶典住宅獎、AID論壇獎、國際房地產投資展覽會住宅開發獎等一系列重要獎項。
作為簡潔通俗的建筑宣言,Yes is More揭示了21世紀最有效的思維方式,成為解決許多國際問題方法的新思路。在比亞克看來,“少即是多”的傳統中,“少”只有在包容更廣因素時才能體現出“多”--這是一種能夠在較少成本(少)下充分包容各種建筑因素(多)的能力。“否則,對極少主義的簡單復古將是一種只能產生怪異建筑的愚蠢行為。”
編輯:daodao712